迈阿密风云2到底好不好看?影迷真实评价抢先看!

说起《迈阿密风云2》,估摸着大伙儿想的都是啥警匪大片,帅哥靓女开跑车。嗨,我这儿的“迈阿密风云2”,可跟那好莱坞大制作半毛钱关系没有,纯粹是我自个儿瞎折腾的一点记录。

话说从头,为啥会有这个“2”

在这“2”之前,还有个“1”。那会儿刚闲下来没多久,之前那个项目黄了,你知道,就是那种你吭哧吭哧干了小半年,临了老板一句话“市场不行,停了”,得,白忙活。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没处使,正好有几个哥们也闲得蛋疼,说要不咱们拍个小短片玩玩,就模仿那种八十年代警匪片的调调,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迈阿密风云》。

结果?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 道具?几把呲水枪喷了点黑漆,看着比真家伙还假。
  • 演员?就我们几个,一个个腆着啤酒肚,穿个花衬衫,自以为是柯林·法瑞尔,跟村头二流子没啥区别。
  • 剧本?喝大了在烧烤摊上胡诌的,第二天谁也不记得谁说了

拍了没两天,不是这个说单位有事,就是那个说老婆不让,直接撂挑子了。留下一堆乱七八糟的素材,连个开头都剪不出来。那感觉,就跟吃了苍蝇似的,恶心!当时我就想,这帮孙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以后再也不跟他们掺和这些破事儿了。

我的“迈阿密风云2”实践之路

过了大半年,有天翻旧硬盘,又看到“迈阿密风云1”那堆烂摊子。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我突然就想,凭啥呀?他们不行,不代表这事儿就真干不成。我就不信这个邪,非得自己捣鼓出个名堂来!于是我的“迈阿密风云2”就这么上马了。

第一步,清醒定位。咱没钱没人没技术,就别想着拍啥大场面了。这回我就一个人干,顶多拉上我那刚上初中的小外甥打打下手,扛扛东西。设备?就我那破手机,像素虽然不咋地,但好歹能拍。后期剪辑?网上找免费软件,自己一点点啃教程。

第二步,简化剧本。什么毒品交易、卧底警察,都太复杂了。我就拍个简单的,比如一个便衣警察(还是我自个儿演,哈哈)追踪一个小偷的故事。场景就选我们小区还有附近的公园,接地气,也省得跑远路。

拍摄过程那叫一个艰辛。大夏天顶着太阳,一个人又得当导演又得当演员又得当摄像。有时候路人跟看神经病似的看着我,在那儿自言自语,比划来比划去。为了拍一个追逐的镜头,我在小区里来回跑了十几趟,差点没中暑。我外甥,一开始还挺新鲜,后来就嫌无聊,大部分时间都在旁边玩手机,偶尔帮我拿个反光板——就是一块包了锡纸的硬纸板。

最头疼的是剪辑。那免费软件,功能少得可怜,动不动就卡死。很多效果想做做不出来,只能干瞪眼。就那么几分钟的片子,我愣是熬了好几个通宵。调色也不会,画面一会儿亮一会儿暗,看着跟家用DV拍的似的,颗粒感十足,有时候我都怀疑看久了会不会想吐,跟有些评论里说的一样。不过转念一想,这不也算一种“纪实风格”嘛自我安慰一下。

折腾出个啥

这《迈阿密风云2》总算是捣鼓出来了。你要问我拍得咋样?嗨,实话说,不咋样。跟我那帮哥们吹牛的时候,我说这是“后现代解构主义实验短片”,他们听得一愣一愣的。我自己心里清楚,这就是一自娱自乐的小玩意儿,粗糙得很,剧情也俗套得不行。

但是,跟那个烂尾的“1”比起来,这个“2”好歹是个完整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是我自己一手一脚弄出来的。那种成就感,还真挺不赖的。

通过这回瞎折腾,我也悟出点儿道理:很多事儿,不在于排场多大,人多牛逼,关键在于你肯不肯用心去做,能不能坚持到底。就像当初那帮撂挑子的哥们,现在偶尔聚会,还在那儿吹嘘当年要是“迈阿密风云1”拍成了,肯定能火。我听了也懒得搭腔,就笑笑。火不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2”虽然不咋地,但它实实在在地存在硬盘里,而他们的“1”,连个影子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