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古代遗迹需要啥工具?老手带你盘点必备装备!

说起这调查古代遗迹,我一开始也没想着干这个。前段时间闲着没事干,老在网上瞎逛,看人家发的那些探险视频,心里头就痒痒。刚好我住的这地方附近,听说以前有些老寨子、旧庙宇啥的,有的都几百年了,我就琢磨着,要不自个儿也去溜达溜达,体验一把?

准备工作,不能马虎

干啥事都喜欢先琢磨清楚。虽然不是啥专业考古,但也不能两眼一抹黑就去。我先是上网查了查资料,主要是看看当地的一些县志、地方传说,大概锁定了几处可能有意思的地方。然后就是准备家伙什儿了:

  • 一双好走路的鞋:这可是顶顶重要的,山路不好走,鞋子不行那可就遭罪了。
  • 一个结实的背包:装水、吃的、还有后面要说的那些小工具。
  • 手电筒:有些老房子里头黑黢黢的,或者有些洞穴啥的,没光可不行。
  • 一个小铲子和一把小刷子:我可不是去挖宝,就是想着万一看到啥被土埋了一半的石碑、砖块啥的,能轻轻清理下浮土,看得清楚点。
  • 笔记本和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到啥有意思的,或者有啥发现,赶紧记下来。
  • 手机和充电宝:导航、拍照、万一有事还能求救,电量得足。
  • 水和干粮:体力活,饿了渴了可没地儿买去。

我还特意跟我一个学历史的朋友聊了聊,他提醒我,安全第一,别一个人往深山老林里钻,也别乱动乱拿东西,咱就是去看看,感受下历史。这话我记心里了。

实地勘察,状况百出

选了个周末,天气还不错,我就出发了。第一站选的是一个据说是明代的老寨子遗址。开车到山脚下,剩下的路就得靠腿了。一开始还有点小路,走着走着,路就没了,全是杂草和灌木,得自个儿开路。我拿着根捡来的木棍,一边打草惊蛇,一边拨开挡路的树枝,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上爬。

爬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累得我够呛,总算是看到了一些残垣断壁。石头垒的墙,有的塌了一半,有的还勉强立着,上面长满了青苔和藤蔓。我当时那个兴奋,赶紧拿出笔记本开始瞎画,记录下这些墙的走向、大概的结构。我还用小铲子轻轻刮开一些墙角堆积的泥土,想看看有没有啥地基的痕迹,或者碎掉的瓦片啥的。

你还别说,真让我找到几块带着花纹的碎瓦片,虽然不完整,但那花纹一看就有些年头了。我还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好像刻着字,但是风化得太厉害,用刷子刷了半天也看不太清楚,模模糊糊的,就赶紧拍了照片,想着回去再研究。

在寨子里转悠了大半天,东瞅瞅西看看,还真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细节。比如有些石头砌合的方式很特别,还有些地方明显是以前的门洞或者窗户。我还注意到,整个寨子的选址特别讲究,背靠山,面向开阔地,易守难攻。

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一次我钻进一个看着像以前存东西的黑洞洞的地方,结果刚进去,就听见里面悉悉索索的,吓得我赶紧退了出来,估计是蛇或者啥小动物。还有一次,脚下一滑,差点滚下个小坡,幸亏抓住了旁边的小树。

整理记录,一点心得

回来之后,我把拍的照片导到电脑里,对着笔记一点点整理。那些碎瓦片,我查了查资料,感觉像是明清时期的风格。那块看不清字的石头,我把照片放大,调整了对比度,隐约能认出几个字,但还是不完整。不过没关系,这个过程本身就挺有意思的。

这回“调查”下来,虽然没啥惊天动地的大发现,但我感觉收获挺大的。是锻炼了身体,爬山涉水可不是盖的。是长了不少见识,亲眼看到那些古代的遗迹,跟在书本上、电视上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我还悟出一个道理,就是很多东西,你不亲自去体验一把,光听别人说,或者光看资料,是体会不到那种感觉的。而且探索未知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以后有时间,我还打算再去其他几个地方转转,继续我的“古代遗迹调查”之旅。安全还是第一位的,这点我可不敢忘。

这回实践就先分享到这儿,希望对同样有这方面兴趣的朋友有点启发。记住,咱不是专业的,就是图个乐呵,感受下历史的魅力,千万别搞破坏,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