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也不知道咋回事儿,可能是年纪到了,总爱回忆过去。前几天收拾屋子,翻出来一堆压箱底的老物件,什么磁带、游戏卡,上面都落了一层灰。拿起一张《街霸》的盗版卡(那时候哪有正版意识),对着那几个像素小人儿,一下子就陷进去了。脑子里就蹦出个念头,现在的年轻人,估计好多都不认识这些当年叱咤风云的角色了?或者就算听过,也就知道个名字,具体是个啥样的,有啥特点,估计也说不太清。我就寻思着,得把我这点儿实践经验,或者说当年在游戏厅里“悟道”的心得,好好整理一下,给大伙儿说道说道这些经典人物。
我一开始琢磨这事儿的时候
我当时的想法特简单,就是想把《街霸》里我还有印象的角色都给拎出来,挨个介绍一遍。但真动手开始回忆和整理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事儿比我想的要复杂得多。你想,《街霸》系列这么多年,从2代火遍全球开始,后续又出了多少版本,加了多少新人物?每个人物背后或多或少还有点故事背景,这要是一个个细扒,那我这博文不得写成连续剧了?那可不行,太费劲了,我这人懒,就喜欢简单直接。
所以我就调整了策略,不求大而全,就挑那些最经典的,最有代表性的,或者说我自个儿当年用得最多、印象最深的角色来写。这样一来,目标明确了,干活儿也利索多了。
具体我是怎么回忆和整理的?
我得把脑子里那些模糊的记忆给捞出来。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儿了,好多细节都记不清了。我就闭上眼睛,努力回想当年在烟雾缭绕的游戏厅里,跟小伙伴们一起拍打摇杆、狂按按键的场景。哪个角色长啥样,有啥标志性的动作,嘴里喊的是啥(虽然大部分是听不懂的日文),这些都得一点点往回找。
然后,就是把这些零散的记忆碎片给串起来。我会想,这个角色的核心特点是是一招鲜吃遍天,还是招式灵活多变?他的故事背景大概是啥样的?虽然我说了不细扒,但大概的设定还是要知道一点,不然介绍起来也太空洞了不是?
我还特地回忆了一下当年搓招的感觉。比如有的角色,他的某个必杀技特别难搓,当年要是谁能在关键时刻搓出来,那绝对是全场的焦点。这种“实践经验”,我觉得也挺重要的,能让角色介绍更鲜活一点。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脑子里对几个核心角色的印象就清晰多了。然后我就开始动笔,把我对他们的理解和记忆,用最通俗易懂的话给写下来。我尽量避免用那些专业的格斗术语,就用咱老百姓能听懂的话来说。
比如说,我整理出来的第一批“重点关照对象”大概是这么些个:
- 隆(Ryu):这哥们儿,没啥说的,街霸的门面担当。一说他,脑子里就是那一身洗得发白的练功服,头上扎个红布条,不是在深山老林里修炼,就是在去深山老林的路上。他的人生信条特简单,就是追求“真正的格斗家之道”。我记得他那招“波动拳”,还有“升龙拳”,当年可是我们模仿的重点对象,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瞎比划。
- 肯(Ken):隆的同门师兄弟,也是他一辈子的好基友兼死对头。跟隆的苦行僧形象不一样,肯是个美国来的富二代,性格也更张扬,连招式都带着火,看着就比隆的华丽。他俩就像是太极图里的黑与白,少了谁都不完整。
- 春丽(Chun-Li):必须得有春丽姐姐!这可是我们当年心目中的第一代打女。一身蓝色旗袍(后来也有别的衣服),两条特别有劲儿的大腿,那招“百裂脚”一出,哒哒哒哒,看着就过瘾。她好像是为了给爹报仇啥的,反正也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正义感爆棚。
- 古烈(Guile):美国大兵,标志性的扫把头发型,还有他老婆孩子(照片总带着)。他打起来特稳,蹲在那儿发“音速手刀”(我们那会儿都这么叫),再来个“倒挂金钩”(脚刀),让对手轻易近不了身。用他得有耐心,磨死对手。
- 桑吉尔夫(Zangief):苏联(后来是俄罗斯)的红色旋风,一身腱子肉的摔跤壮汉。他的招牌就是各种近身投技,什么螺旋打桩机之类的,一旦被他抓住了,那血条掉得叫一个快。不过用他需要很好的预判和走位,反正我当年是不太会用,总被人当靶子打。
- 达尔西姆(Dhalsim):印度的瑜伽大师,这角色就比较“邪门”了。胳膊腿能伸老长,还能喷火,打起来就讲究一个距离控制。让你摸不着他,他却能慢慢消耗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猥琐流”的意思,哈哈。
基本上,我就是按照这种思路,把每个角色的形象、主要招式、性格特点,还有我当年玩他的一些感受给结合起来,写成了这回的分享内容。力求让没接触过《街霸》的朋友也能看明白,让老玩家看了也能会心一笑,勾起一点当年的回忆。
整个过程下来,也挺有意思的。就像是把自己过去的经历重新梳理了一遍,还发现了不少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感觉就跟考古似的,挖出来的都是宝贝!
这回的《街霸人物介绍》实践,就是这么一步步琢磨出来的。从最初的一个模糊念头,到确定范围,再到回忆、整理、动笔,每一步都充满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希望我这点儿粗浅的分享,能让大家对这些经典角色有个更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