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举是什么意思?范进中举的故事你听过吗?

大伙儿今天得空,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琢磨明白的一件事儿——“中举”到底是个啥意思。以前,我老听人说,尤其看古装剧,老有这词儿,大概就晓得是考上啥官了,出人头地那种。

起因:熊孩子的一问三不知

要说我咋琢磨起这个事儿的,还是前阵子。我家那小子,最近迷上了看各种历史小人书,成天问东问西。那天他捧着一本皱巴巴的《儒林外史》连环画,指着“范进中举”那几页,特认真地问我:“爸,这个‘中举’是不是就是考了个大官?比我们老师还厉害吗?”

我当时一愣,欸,这问题给我问住了。我支支吾吾半天,就说:“嗯……差不多,就是考上了,挺厉害的。”心里虚得很,具体咋回事,我还真没底。这不行,在孩子面前不能露怯,也得把这事儿给搞明白了。

动手:刨根问底查资料

于是乎,我就开始动手查。先是翻了翻家里的老词典,上面解释说“中举”是科举时代乡试考中了。这乡试又是啥玩意儿?我又上网搜。,原来古代考试分好几级,秀才考乡试,乡试考中了就叫“举人”,也就是“中举”了。这举人就有资格参加更高一级的会试,考进士当大官去了。

我寻思着,光看这文字解释还是有点干巴巴。我就想起了《范进中举》那篇课文,以前上学时候学过,但细节都忘差不多了。我特地找了原文出来读,还看了几个别人写的分析文章。

这一看,感触就深了。你看那范进,中举前穷得叮当响,连考乡试的路费都凑不齐,他那个岳父胡屠户,对他那是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一口一个“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

可是一旦中了举,那场面立马就变了!报喜的人一到,范进高兴得直接疯了。他岳父?之前还骂骂咧咧,一听女婿中举了,那巴掌都舍不得打了,还一个劲儿说“贤婿老爷”,说什么“天上的星宿”,还说什么自己“体面”。周围的邻居、乡绅也都跑来道贺,送钱送米送房子,一口一个“范老爷”。

我这才恍然大悟,这个“中举”可不单单是考上个试那么简单。它在古代,尤其对读书人来说,简直就是命运的转折点!

  • 社会地位:一下子从被人瞧不起的穷酸秀才,变成了有功名的“老爷”,见了县官都不用下跪了。
  • 经济状况:各种好处就来了,免徭役,有田产,还有人送钱送东西。
  • 未来前途:中了举人,就等于拿到了当官的入场券,前途一片光明。

感悟:不只是考试那么简单

我琢磨着,“中举”这个词,它背后承载的东西太多了。它不仅仅是指通过了省一级的科举考试,更意味着身份、地位、财富和前程的巨大改变。难怪范进会喜极而疯,也难怪他身边的人态度会发生那么大的转变。

这整个过程,就是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命运的一个缩影,也把当时那种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给刻画得淋漓尽致。想想看,一个人就因为考没考上,前后待遇能差那么多,真是让人唏嘘。

现在再跟孩子解释“中举”,我就能说得头头是道了,不光是告诉他考试通过了,还能跟他聊聊范进的故事,聊聊那时候的社会。这自己动手查一查,弄明白一个事儿的感觉,还真挺不错的!

行了,今儿就先跟大家伙儿分享到这。下次再有啥琢磨明白的新鲜事儿,再来跟大家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