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一个词儿,叫“3 feel”。一开始听着玄乎乎的,啥玩意儿这是?后来琢磨过味儿来了,不就是讲究个愉悦感、舒适感和满足感嘛听着是挺美的,谁不想要?于是我就寻思着,自个儿也“实践”一把,看看能不能把这仨感觉给整明白,整到手。
我的瞎折腾初体验
动手能力还行,就想着给自己整个“3 feel”套餐。寻思着,得有个专门的地儿,能让我好好感受。看上了我家那个小阳台,虽然不大,但拾掇拾掇应该还行。
第一步:营造“舒适感”
舒适感嘛那必须得有个舒服的座儿。立马网上下单,挑了个瞧着特软乎的躺椅。结果?快递到了,一大箱子零件,说明书画得跟天书似的。我吭哧瘪肚装了俩钟头,腰酸背痛,汗流浃背。得,舒适感还没体验到,先体验了一把“劳其筋骨”。椅子是装好了,坐上去也就那样,跟我那旧沙发感觉也差不离。
第二步:追求“愉悦感”
愉悦感,我想着来点音乐,再弄点花花草草,养眼提神。买了个小蓝牙音箱,想着放点轻音乐。结果?隔壁老王家孩子,也不知道是刚学打鼓还是怎么着,天天“咚咚锵”,我这轻音乐直接被干趴下了,谈啥愉悦?闹心!
花草倒是买了几盆,绿油油的看着是挺没过几天,好家伙,招了一堆小飞虫,有的还咬人。我这天天不是拍蚊子就是喷药水,愉悦感没找到,烦躁感倒是蹭蹭往上涨。
第三步:期待“满足感”
我想着等我把这阳台布置得妥妥当当,往那一坐,喝杯茶,看看风景,那满足感不就来了吗?
可这一通折腾下来,躺椅硌得慌(可能是我没装对?),音乐全是噪音,花草净惹麻烦。我坐在那“精心打造”的阳台上,心里一点满足感都没有,反而有点哭笑不得。这“3 feel”咋就这么难?感觉自己跟个小丑似的,白忙活一场。
不经意间的“3 feel”
就在我琢磨着这“3 feel”是不是啥高端人士才能享受的玩意儿,或者是我理解岔了的时候,有天晚上,发生了点小事。
我家那个老掉牙的收音机,用了好些年了,最近老是沙沙响,收不到台。我闲着也是闲着,就把它拆开了,寻思着鼓捣鼓捣。也没指望能修纯粹是打发时间。
- 捣鼓的过程: 我对着里面那些乱七八糟的线路板、零件,这里敲敲,那里拧拧。手上沾满了灰,有时候还被静电打一下。中间有好几次都想放弃了,挺烦人的。这肯定谈不上舒适,也说不上愉悦。
- 意外的转机: 也不知道是碰巧了还是咋地,我把一个旋钮使劲按了一下,再转了转,突然,一阵清晰的音乐传了出来!是一首老歌,调子特熟悉。
- 那一刻的感觉: 就在音乐响起来的那一瞬间,我跟你说,那感觉,绝了!
先是一种愉悦感,那老歌的旋律,一下子就让我心情好了起来,比啥轻音乐都管用。
然后是一种特别的舒适感,不是身体上的放松,而是那种全神贯注做一件事之后,问题解决了的舒坦。虽然手上还脏兮兮的,但心里特熨帖。
是一种强烈的满足感。一个小破收音机,被我给整明白了!那种“我能行”的感觉,比我坐在精心布置但充满问题的阳台上,要爽快得多!
我的实践小结
我这实践了一圈下来,发现这“3 feel”,真不是你刻意去追求,去“设计”,就能轻易得到的。你花钱买个贵的椅子,弄一堆好看的东西,不一定能换来真正的舒适和愉悦。
反倒是那些不经意间,你投入去做一件事,克服了一点小困难,或者从平凡生活中发现一点小美好的时候,那“3 feel”——愉悦感、舒适感、满足感,它自个儿就悄悄来了,来得那么自然,那么真实。
我那阳台后来咋样了?躺椅我还是照用,花也还养着,不过我不指望它们给我带来啥“宏大”的3 feel了。平常心对待,偶尔浇浇水,听见鸟叫,也挺至于真正的“3 feel”,我觉着,还是得从生活里那些实实在在的小事儿里找,急不来,也装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