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搞的一个小玩意儿,就是那个“双人天降小球”。一开始也没啥特别宏大的构想,就是想做个能俩人一起玩,简单点,又能有点小配合的游戏。
最初的想法和准备
我寻思着,现在好多游戏都复杂得很,我偏要做个返璞归真的。就俩小球,从天上掉下来,然后俩玩家分别控制一个,躲障碍物,可能再加点吃分儿的道具。挺经典的模式,但我想让它有点双人协作的感觉。
工具嘛就用了我比较顺手的一个游戏引擎,方便快速搭个原型出来。素材啥的,先随便找了些免费的,或者干脆自己画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先把核心玩法跑通再说。
动手搭建第一个小球
万事开头难,但也没那么难。我先在场景里放了个“地面”,然后搞了个小球出来。给小球加上物理效果,主要是重力,让它能自己往下掉。接着就是写控制脚本了,最简单的,按下左键小球往左移,按下右键小球往右移。试了试,第一个小球能动了,能掉了,还行。
加入第二个小球与双人控制
一个球太孤单,咱不是要做双人的嘛于是复制粘贴,第二个小球也出来了。关键是控制。玩家一用A和D键控制左右,玩家二就用键盘上的左右方向键,这样俩人也不会打架。分别给它们绑定好控制脚本,稍微调了下初始位置,免得一开始就叠在一起。
这时候遇到个小问题,就是有时候不小心按了另一个玩家的键,感觉有点乱。不过这暂时不管,先把主要的功能实现了。
障碍物,从天而降的“惊喜”
光是掉小球没啥意思,得有挑战。我就开始琢磨怎么加障碍物。一开始我想的是固定几个位置出障碍物,后来觉得太死板,就改成了随机位置、随机时间间隔生成。障碍物的样子也简单,就是些方块、长条之类的,从屏幕顶上往下掉。
然后就是碰撞检测了。小球撞到障碍物,游戏就得结束。这个引擎自带的功能还挺好使,设置好碰撞体,写几行代码判断一下标签,撞上了就触发“游戏结束”的逻辑。我还加了个简单的“GAME OVER”的文字提示。
合作元素的尝试:收集星星
为了体现双人合作,我琢磨着不能光躲。于是加入了“收集星星”的元素。星星也跟障碍物一样,随机从上面掉下来。但是,我设定了一个规则,比如必须两个小球都碰到同一个星星,或者在规定时间内俩人都收集到一定数量的星星才能得分,或者一起收集才能触发什么特殊效果。我选了个简单的,就是各自收集,但总分是俩人一起算的,鼓励大家别只顾自己。
我还试过一种模式,比如一个玩家控制的小球能消除某种颜色的障碍物,另一个玩家控制的小球能消除另一种颜色,这样就必须配合。但这个实现起来稍微麻烦点,就先放下了,还是保持简单粗暴。
不断测试和调整
这是最花时间的部分。
- 速度感: 小球掉落速度、障碍物掉落速度、玩家移动速度,这些都得慢慢调,快了太难,慢了没意思。
- 障碍物密度: 出太多了根本躲不开,出太少了又没挑战。我反复测试,找了个感觉差不多的平衡点。
- 控制手感: 确保按键反应灵敏,小球移动平滑,别一卡一卡的。
- 双人配合的乐趣: 我拉着我朋友试玩了好几次。看看俩人一起玩的时候会不会互相干扰,会不会有“你快躲开!”或者“那个星星给我留着!”的互动。根据反馈,我又微调了一些细节,比如两个小球的出生点稍微隔开一点,避免开局就撞车。
中间还遇到个小插曲,就是有时候两个小球会莫名其妙地叠在一起,然后一起穿过障碍物,跟开了外挂似的。后来查了半天,发现是物理碰撞参数没设对,调整了一下就好了。真是细节决定成败。
最终成型与感受
折腾了好一阵子,总算是把这个《双人天降小球》给弄得像模像样了。虽然画面简单,玩法也不复杂,但两个人一起手忙脚乱地躲避障碍、抢星星的时候,还是挺欢乐的。
整个过程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做游戏真的是个不断试错、不断打磨的过程。从一个模糊的想法,到能跑起来的雏形,再到最终能让人玩得下去,每一步都得自己亲手去实现,去解决问题。虽然累,但看到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那种成就感还是挺足的。下次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点别的实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