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聊聊我最近瞎琢磨的一件事儿,就是关于《新蜀山奇侠传》这个主题。倒不是说我去拍了个片子或者写了个剧本啥的,没那本事。就好琢磨点虚无缥缈的,这回算是对自己心境的一次小小的实践和记录。
最初的念头
一切都得从我偶然看到这几个字——“新蜀山奇侠传”——说起。具体在哪儿看到的,有点模糊了,可能是某个推荐,也可能是随便翻到的。当时脑子里“嗡”一下,就觉得这名字特有感觉。蜀山嘛仙气飘飘的;奇侠,又带着点江湖的烟火气。新字打头,说明得有点不一样的东西。
我就寻思,如果真有这么个世界,或者说,我想在自个儿心里构建这么一个世界,得是个啥样?不是说非得去考据什么原著设定,我这纯粹是个人的一种精神上的“实践”。
瞎鼓捣的过程
我挺茫然的。就跟刚学做菜似的,看着菜谱挺一上手就手忙脚乱。我试着闭上眼睛想,那蜀山应该是什么颜色?是青翠的,还是白雪皑皑的?那奇侠是御剑飞行的潇洒,还是拳拳到肉的实在?
后来我发现,光靠想不行,太空了。我就开始找点“材料”:
- 翻看旧物: 我把我以前收的一些武侠小说、画册什么的都翻出来了。不是为了找“新蜀山”的直接线索,而是为了找那种“侠”和“奇”的感觉。什么李布衣,什么都市种田元素,这些网上的零碎信息,我也瞄了几眼,但没太往心里去,怕影响我自个儿的琢磨。
- 观察生活: 你还别说,有时候看天边的云,看雨后的山,甚至看小区里那些老头老太太打太极,都能给我一点灵感。我觉得“奇”不一定非得飞天遁地,那种坚持和专注,本身就很“奇”。
- 尝试描绘: 我不是画家,画画不行。但我会写点东西,不是故事,就是一些零碎的感受。比如,今天感觉到的“剑意”可能就是窗外一道闪电那么快,那么亮。明天感觉到的“侠情”可能就是帮邻居提了袋米那么简单,那么暖。
这个过程里,最难的是“新”这个字。旧的套路太熟悉了,很容易就陷进去。比如一想到蜀山,就容易想到那些经典的仙侠设定。我就得刻意把自己往外拉一拉,想想,能不能来点不一样的?比如,那奇侠会不会也得为柴米油盐操心?他的“法宝”会不会就是个特别好用的锅铲?这都是胡思乱想,但就是这么个折腾法。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琢磨一个场景,想象一个角色在山巅修炼,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我甚至还找了些打雷下雨的音效来听,就为了感受那种氛围。结果?结果把自己搞得有点紧张兮兮的,邻居还以为我家漏水了。
一点点体会
折腾了大概个把月,你说我“实现”了什么?好像也没啥具体的成果。没有画出一幅惊世骇俗的画,也没写出一部荡气回肠的小说。
但我感觉,我对“新蜀山奇侠传”这五个字,有了自己的一点点理解。它不再是单纯的文字符号了。我能感觉到它背后可能蕴含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在平凡生活中追求不凡,在奇幻想象中融入现实的努力。
就像那句“只有内脏受损 内部大出血才会造成如此的损伤”,听着挺吓人,但也说明了那种冲击力和真实感。我琢磨的这个“新蜀山”,也希望有这种触及内心的力量,哪怕只是我自己瞎琢磨出来的。
说白了,我这就是一场自娱自乐的精神漫游。通过对一个概念的不断反刍、想象和关联,让自己对某些抽象的词汇有了更个人化、更感性的认识。这过程挺有意思的,虽然外人看来可能挺傻的,但我自个儿觉得挺充实。
这就是我这回关于《新蜀山奇侠传》的“实践记录”,纯属个人瞎琢磨,大家看个乐呵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