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唠唠我之前遇到过的一次“3V1”窘境,以及我是怎么用手头那点“道具”给化解掉的。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挺有意思,琢磨琢磨对付这类事儿还真有点用。
起因:突如其来的“围攻”
那会儿我还在上家公司,负责一个小项目。本来嘛按部就班推进着,结果有一次周会上,突然就被三个不同部门的头头给“点名”了。一个说我项目进度慢,影响他们部门计划;一个说我资源占用太多,他们部门等着要;还有一个更直接,说我这项目方向有问题,价值不大,应该早点停掉。好家伙,当时我脑子嗡的一下,这不就是妥妥的3V1嘛我一个人,他们仨,个个都比我级别高,话语权重。
当时真是有点懵,感觉跟游戏里被三个高级怪围住了一样,血条噌噌往下掉。但咱也不能当场就躺平认怂,对?深吸一口气,我寻思着得想办法“逃脱”。
我的“道具”清单与使用过程
我这人没啥大本事,但遇到事儿喜欢琢磨。当时我手里的“道具”不多,主要就这么几样:
- 道具一:冷静(或者说是强装冷静)
这是首要的。他们仨你一言我一语,火气都不小。我要是也跟着急,那这事儿就彻底没法谈了。所以我先是稳住,没急着反驳,就是听着,点头,偶尔“嗯”一声,表示我在认真听。这就像游戏里的“潜行”技能,先别暴露自己的弱点和意图。 - 道具二:会议记录和数据(我的“照妖镜”)
在他们说的间隙,我脑子里飞快地回忆项目立项时的会议纪要、各个阶段的评审意见,还有我每周都发的进度报告。这些可都是白纸黑字的东西。我找到了几个关键点:- 关于进度:我确实有几次因为外部协作方的问题延期了几天,但我都有邮件记录,并且也提前报备过。
- 关于资源:我占用的资源都是立项时审批通过的,并没有超标。
- 关于价值:项目价值是当初他们几个部门老大一起拍板认可的,还有大老板的签字。
这些就是我的“证据”,或者说是“防御盾牌”。
- 道具三:逐个击破的策略(我的“精准打击”)
我没想着一下子把三个人都说服,那不现实。我选择先回应那个说我项目价值不大的头头,因为这个问题最致命,但也最好澄清。我拿出了当初的立项报告,轻声细语地提醒他:“X总,您看,这是咱们当时一起评审通过的项目目标和预期价值,大老板也签了字的。目前咱们还是按这个方向在推进。” 他一听,翻了翻材料,没再吭声。这就解决了一个。 - 道具四:寻求共同点和理解(我的“治疗药水”)
对于说进度和资源的两位,我采取了先表示理解的态度。“Y总,Z总,我特别理解您二位对项目进度的关注和对资源的渴求,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公司” 先把姿态放低,缓和气氛。然后,我再解释进度延后的具体客观原因,并承诺会更积极地去协调,同时把资源使用明细也简单报了一下,证明没乱用。这就好比给自己和对方都用了点“治疗药水”,让火气降下来。
最终“逃脱”成功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虽然没有让他们立马就对我笑脸相迎,但至少场面没那么剑拔弩张了。那个质疑项目价值的头头不再说话,算是默认了。另外两位,虽然还是强调了他们的困难,但也表示会再看看,给我一点时间。大老板出来打了个圆场,说项目继续,大家多配合。这事儿就算暂时过去了。
回头想想,这回“3V1”能勉强过关,主要还是靠着前期工作做得还算扎实,留下了证据。然后就是临场不能慌,得有策略地去应对。就像玩游戏,道具再也得看你怎么用,用在什么时候。有时候,最朴素的“道具”,比如事实和冷静,反而是最有力量的。
这事儿之后,我也长了个心眼,平时沟通更注意留痕,重要节点多确认。毕竟职场如战场,谁知道啥时候又会遇到新的“3V1”?手里多点“道具”,心里总归能踏实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