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羊了个羊”,我可太有发言权了。当初这玩意儿刚火起来那阵子,我朋友圈里简直是天天刷屏,不是在喊“救命第二关怎么过”,就是在晒那个灰色的失败界面。我一开始还纳闷,寻思着不就是个手机上的小游戏嘛能有多大个魔力,把大伙儿都给整不会了。
禁不住好奇,有天空闲下来,我就点开微信搜了一下,也跟着玩了起来。第一关,那叫一个简单!我记得当时我还挺不屑的,心里琢磨着:“就这?幼儿园水平?”三下五除二,唰唰唰就清空了,心里还有点小得意。
结果,真正的“折磨”从第二关才算开始! 我跟你说,那第二关简直了!一上来我就傻眼了,那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方块,一层叠着一层,跟俄罗斯套娃似的。底下那个放方块的槽,就那么可怜巴巴的七个位置。我一开始还信心满满,想着不就是找三个一样的嘛小菜一碟。可玩着玩着就发现不对劲了,经常是眼看着就要凑齐了,结果一个想要的方块被压在最底下,怎么也掏不出来。要么就是手一抖,点错了,把不该拿的拿下来,直接把槽给占满了,“GG”!
那段时间,我真是着了魔一样。晚上娃睡了,我就躺床上开始“羊”。有时候玩到半夜,眼睛都睁不开了,脑子里还全是那些花花绿绿的方块。为了能多一次复活机会,或者用个什么道具挪一下位置,那广告是没少看。有些广告时间还挺长,我就趁那会儿闭目养神一下,然后接着战斗。
玩得多了,我就开始琢磨这游戏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你说它是消消乐,没错,核心玩法就是三个一样的消除。但它跟咱们平时玩的那种闯关的消消乐又不一样。它那个难度设计得特别刁钻,尤其是第二关,简直就是故意不让你过。那种“就差一点点”的感觉,太上头了,总觉得下一把就能行。
后来我也去网上瞎逛了逛,好家伙,发现原来大伙儿都被这第二关给虐得死去活来。还有人说,这游戏的通关率低得吓人,可能连百分之零点一都不到。而且还有那个按省份排名的东西,我瞅了一眼我们省的排名,还挺靠后,当时心里还有点不服气,想着不能拉低平均水平!
要问我“羊了个羊”是个我这实践下来,感觉是这么个东西:
它本质上是个“三消”游戏,规则一说就懂,谁都能上手点几下。
它是个“挑战你心态”的玩意儿。特别是那个第二关,简直就是个无底洞,专门勾你的好胜心。你越是过不去,就越想跟它磕到底。
它还带着点“社交病毒”的属性。因为难,所以大家都在讨论,都在分享自己的惨状,或者偶尔看到个通关的都跟看大神似的。这就有了话题,有了传播。
我听说这游戏靠广告赚了不少钱。咱们这些为了复活、为了道具看广告的人,估计都不知不觉做了不少“贡献”。
我亲身实践下来的感受就是,“羊了个羊”这东西,就是用一个特别简单的外表,包了一个让你欲罢不能、甚至有点抓狂的内核。它太懂得怎么去撩拨人的情绪了。反正我是结结实实地被它“上了一课”,那段时间真是又气又想玩。现在回头看看,也算是一段挺特别的游戏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