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又来跟大家唠唠嗑了,分享一下我最近瞎折腾的一个小玩意儿——没错,就是那个经典的《雪山兄弟》小游戏。这游戏,想当年在街机厅里可是没少投币,现在自个儿也老大不小了,就想着能不能也亲手捣鼓一个出来,回味一下当年的感觉。
最初的念头和准备
就是纯粹手痒。看着现在各种酷炫的游戏,心里头还是惦记着以前那些简单直接的快乐。雪山兄弟,那俩戴着红帽子蓝帽子的小胖子,biu biu biu射雪球,把小怪物冻成一个大雪球,然后“嘭”一脚踹出去,骨碌碌滚下去砸倒一片,想想就带劲!
第一步,我就是把记忆里的游戏画面、操作啥的,都给回忆了一遍。关键点就是那几个:
- 人物能左右跑,能跳。
- 能发射雪球,雪球能把敌人裹住。
- 裹住的雪球能被推动。
- 雪球滚动能消灭路径上的其他敌人。
- 敌人被消灭后可能会掉道具,比如那个吃了能射得更猛的红药水。
把这些核心的玩意儿在脑子里过了几遍,感觉有点谱了,就开始动手了。
着手开发,一步一个坎
说干就干!我先从最基本的开始,就是让那小人儿能在屏幕上动起来。别看就只是左右移动和跳跃,刚开始弄的时候,手感那叫一个别扭!要么就是走得跟飘似的,要么就是跳起来像个窜天猴,要不就直接掉地上摔个狗啃泥。来来回回调整了好几天,反复测试,才勉强让那小兄弟的动作看起来自然那么一点点。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搓雪球!这可是雪山兄弟的灵魂。我先是让角色能射出个白色的方块块,代表雪球。然后就琢磨怎么让这个“雪球”碰到敌人之后,能把敌人“冻住”。这个“冻住”的效果,一开始我想得挺复杂,后来一琢磨,嗨,不就是让敌人消失,然后在原地生成一个大雪球的图片嘛简单粗暴,但管用!
敌人被冻成雪球之后,就得能推。这个推动的逻辑,可把我给折腾得够呛。得判断角色是不是撞到了雪球,撞到了往哪个方向推,雪球滚动起来的速度,碰到墙壁还得停下来。最头疼的是,雪球滚动的时候,还得能检测是不是撞到了其他敌人。一旦撞到,那敌人就得消失,雪球可能还会根据撞击继续滚或者碎掉。这一块儿,反反复复写了好几版代码,删了又改,改了又删,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逻辑错误就得查半天,那感觉,真是想砸键盘!
还有那个道具,比如红墨水,吃了能让雪球射得更快更远。这个就得在敌人被雪球砸死后,随机生成。角色碰到了道具,道具消失,然后角色的射击属性就得跟着变化。听起来不难,但把这些小细节一个个串起来,不出错,还真得花点心思。
画面和音效,能省就省
咱也不是专业美术,画面这块儿,我就自己用最简单的工具画了点像素小人儿,背景也就随便涂了点蓝色当天空,白色当雪地。力求神似,哈哈,反正自己玩,看得过去就行。敌人嘛也就画了几种歪瓜裂枣的样子,能区分开就行。音效?那更是简单处理了,网上找了点免费的biubiu声,跳跃声,雪球滚动声,勉强配上了事儿。
不断测试,不断修改
做是做出来了,但玩起来总感觉不是那个味儿。于是就开始了漫长的测试和修改阶段。自己一遍遍地玩,找bug,调手感。比如,雪球推出去的力度,滚动速度,敌人AI的傻瓜程度,道具出现的概率等等。这个过程挺磨人的,有时候改了一个地方,另一个地方又出问题了。但每次解决一个小问题,或者调出一个自己觉得舒服的手感,那心里头还是挺美滋滋的。
我还记得有一次,敌人AI写得太蠢了,老是自己走到屏幕边缘掉下去,把我给乐得不行,但也得老老实实去改。还有雪球判定,有时候明明砸到了,敌人却没反应,查了半天才发现是一个坐标计算的小错误。
最终的成果和一点感想
捣鼓了小半个月,总算是弄出了一个勉强能玩的版本。虽然画面粗糙,音效简单,bug可能也还有不少,但当我的小人儿成功把一排敌人用一个大雪球“一石二鸟”清掉的时候,那成就感,别提多足了!
这回实践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真要自己动手做起来,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每一个小细节都得考虑到。虽然最终成品跟人家专业的没法比,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挺有意思的。也算是圆了自己一个小小的怀旧梦。以后有空,说不定还会再挑战一下其他经典老游戏,纯当娱乐了!
好了,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瞎折腾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乐趣也在其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