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一切都是为了那杯“完美”的玩意儿
话说回来,就好瞎折腾。最近迷上了手冲咖啡,但不是说去学什么正经的拉花、品鉴,不不不,我走的是野路子。总觉得外面买的咖啡豆,要么太酸,要么太苦,要么就是香气差口气。于是乎,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冒出来了:我自己“炼”一杯完美的咖啡!
过程:我的“炼金实验室”
你们可别笑,我真把厨房当实验室了。第一步,原料收集。 我也不懂什么产地、处理法,就看包装好看,或者名字听着玄乎,什么“耶加雪菲”、“曼特宁”、“花魁”,一股脑买回来。就像古代那些炼金的,管它什么硫磺、水银,先搞到手再说。
第二步,疯狂混合。 这就是“盲目”的开始了。我搞了个小称,今天耶加雪菲多一点,明天曼特宁加两颗。有时候还异想天开,把喝剩下的茶叶末也掺一点进去,美其名曰“增加风味层次”。你们能想象那味道吗?有时候跟中药似的。
我还特意买了不同的研磨机,手摇的、电动的,换着磨。磨出来的粉,粗细也不管,全凭手感。 有时候磨得跟沙子一样粗,冲出来的咖啡淡得像刷锅水;有时候磨得跟面粉一样细,堵得滤杯都下不去水,那叫一个狼狈。
第三步,花式冲煮。 水温?不存在的,烧开了就用。闷蒸?看心情,想闷就闷,不想闷就直接冲。什么“三段式注水”,在我这儿都成了“随心所欲式泼水”。有时候水流大了,把咖啡粉冲得到处都是;有时候水流小了,半天滴不下来几滴。
- 试过把咖啡豆先用黄油炒一遍,以为能出“焦糖风味”,结果差点把抽油烟机给熏坏了。
- 试过用牛奶代替水来冲煮,那场面,简直是“黑暗料理”的顶峰,黏糊糊的一坨。
- 还试过加各种香料,肉桂粉、豆蔻粉,甚至还有朋友送的云南花椒粉……别问我味道,问就是“毕生难忘”。
整个过程,我老婆就在旁边看着我折腾,那眼神,充满了关爱(才怪,明明是看傻子的眼神)。她说我这不是在冲咖啡,是在进行某种神秘的东方巫术,或者说,就是个瞎折腾的“炼金术师”,而且还是个眼神不怎么好的那种,因为成果嘛十有八九都是“废品”。
结果与反思:金子没炼出来,道理悟到一点
你们肯定想问,炼出“完美咖啡”了吗?老实说,并没有。 大部分尝试都是以“难以下咽”告终,偶尔有那么一两次,味道居然还行,但下次再想复刻,又不行了,因为我压根不记得到底是怎么配比、怎么操作的。完全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折腾了小半年,咖啡豆浪费了不少,钱也花了不少,厨房也弄得一团糟。我发现,那些专业的咖啡师,人家那都是有章法、有理论、有经验的。咱这种瞎搞,纯粹是自娱自乐,或者说是自我折磨。
就像那些古时候的炼金术师,一辈子想把石头变成金子,成功的有几个?大多都是白费力气。我这就是典型的“盲目的炼金术师”,目标很美过程很投入,结果很随机。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没炼出金子,也没搞出神仙水,但这个瞎折腾的过程,倒也让我明白了点事儿。有些东西,还真不是靠一腔热情和胡乱尝试就能搞定的。 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来干,或者,至少咱得先去学点基础知识,别老想着一步登天,搞什么“点石成金”的戏码。不然,感动的只有自己,产出的只有一堆“贤者之石”的边角料——也就是我那些奇奇怪怪的咖啡“作品”。
我老实多了,乖乖买人家烘焙好的豆子,看看教程,学学手法。虽然还是谈不上多专业,但至少,能喝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