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件黑锋骑士团战袍,一开始真没想搞这么复杂。就是那天闲着没事,翻看以前的一些旧资料,突然就对这种又黑又酷的风格着了迷。心里痒痒,寻思着自己动手做一件是个什么感觉。
一、最初的念头与准备
动手能力还行,就是有点三分钟热度。但这回,那个念头一起来就压不住了。主要是觉得,市面上那些玩意儿,要么太花哨,要么没那股子“骑士团”的劲儿。我就想整个纯粹点的,带点历史的厚重感,但又不能太死板那种。
第一步当然是找料子。这玩意儿,黑色是必须的,还得是那种有点分量,能垂下来的布。跑了好几家布料市场,眼睛都看花了。有的太薄,没型;有的太硬,穿上跟个铁皮罐头似的。总算淘到一块摸着还行、颜色也够深的料子,虽然不是啥高级货,但感觉能出效果。
然后就是琢磨样子。我没啥专业设计功底,就在纸上瞎比划。主要是想要那种宽大的袍子感觉,袖子要长,帽子要深,能把脸遮住一半那种神秘感。还想着袍边上是不是得弄点啥纹路,象征力量和不屈啥的,但又怕弄巧成拙,搞得不伦不类。
二、磕磕绊绊的制作过程
开工!
先把布料铺开,拿尺子量,用粉笔画线。这步骤看着简单,真干起来手忙脚乱。布料老是滑,画的线歪歪扭扭,返工了好几次。剪裁的时候更是小心翼翼,生怕一剪刀下去给毁了。那几天,我家里客厅就跟战场一样,布头、线头扔得到处都是。
接下来是缝纫。我那台老掉牙的缝纫机,平时也就缝个裤边啥的,这回算是碰上大活儿了。刚开始还行,后来布料一厚,它就闹脾气,老卡线、跳针。我是一边拍打它,一边跟它好言相劝,才勉强把主要的几大块给缝起来。那几天,手指头也被针扎了好几下,算是为艺术献身了。
- 领子和帽子: 这部分最费神。帽子要做得有型,戴上后帽檐得自然垂下来,形成那种阴影效果。我试了好几种方法,拆了缝,缝了拆,总算弄出个大概样子。
- 袖子: 袖子做得比较宽大,想着这样活动方便,也更有气势。
- 袍边的处理: 原本想绣点复杂图案,后来发现自己没那金刚钻。就简单地用深灰色的线走了几道粗犷的边,感觉也还行,有点朴素的强大。
整个过程里,最难的还是保持耐心。有时候一个地方弄不心里就烦躁,真想把手里的东西一把扔了。老婆看我天天鼓捣这玩意儿,一开始还笑我瞎折腾,后来见我真的一针一线地缝,也就不说啥了,偶尔还帮我递个剪刀、打个下手。
这期间我也不是没想过放弃。有一次,一个关键部位缝错了,拆开的时候还把布料给扯坏了一小块,当时真是气得不行。坐在那里缓了好久,心想都做到这份上了,总不能半途而废。于是找了块边角料小心翼翼地补上,虽然近看有点痕迹,但整体效果没太大影响。
三、成型与感悟
大概花了一个多星期,这件倾注了我不少心血的“战袍”总算是完工了。第一次穿上身,站在镜子前,还真有那么点意思!虽然手工糙了点,细节也比不上人家专业的,但那种厚重感和暗黑的调调出来了。
说起来为什么非要折腾这个?也不全是为了好玩。那段时间工作上遇到点瓶颈,心情也挺压抑的,总感觉自己像个困在原地的骑士,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做这件袍子,就好像是在给自己打造一副盔甲,一个象征。每缝一针,都像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绪。当它完成的时候,心里也跟着舒坦了不少,仿佛那些烦心事也随着布料的拼接,被重新梳理了一遍。
这件袍子现在就挂在我书房里。有时候看书累了,或者又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就会瞅瞅它。它不完美,甚至有点笨拙,但它是我一点点做出来的。它提醒我,不管遇到啥困难,只要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去做,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那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收获。
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像是一段经历的见证。分享出来,也算是给自己这段时间的实践做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