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吉他模式这玩意儿。说起吉他模式,不少哥们儿一听头就大,感觉特玄乎,跟啥武林秘籍似的。我一开始也犯迷糊,看书看教程,一堆什么爱奥尼亚、多利亚、弗里吉亚的,听着就绕。后来自己瞎琢磨,瞎弹,慢慢才摸到点门道。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是怎么一步步把这“模式”给玩明白的。
我是怎么开始摸索的?
我弹吉他也就是爬爬格子,练练音阶,弹点流行歌的和弦分解。后来听一些大佬的solo,感觉味道就是不一样,特抓人。一打听,,人家用了“模式”。我就纳闷了,不都是1234567这几个音嘛怎么就能弹出那么多花样?
第一步,我就从最熟悉的C大调音阶开始捣鼓。 C大调嘛就是C D E F G A B,这个大家都熟。然后我就想,如果我把C大调的音阶,从D开始弹,弹到下一个D,那会是啥感觉?我就试了:D E F G A B C D。诶,你还别说,虽然用的还是C大调那几个音,但从D开始,听起来感觉就不一样了,有点小调的忧郁,但又没那么“死气沉沉”,这就是所谓的多利亚模式了。
然后我就继续这么干:
- 从E开始弹到下一个E (E F G A B C D E),这就是弗里吉亚,感觉有点西班牙那味儿。
- 从F开始弹到下一个F (F G A B C D E F),这就是利底亚,明亮又有点飘。
- 从G开始弹到下一个G (G A B C D E F G),这就是混合利底亚,布鲁斯里面常用,特有劲。
- 从A开始弹到下一个A (A B C D E F G A),这就是伊奥利亚,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小调。
- 从B开始弹到下一个B (B C D E F G A B),这就是洛克里亚,这个比较少用,听着有点怪怪的。
这么一折腾,我发现,嗨,所谓的模式,说白了就是把一个大调音阶,从不同的音开始当做主音来演奏,得到的一系列“新”音阶。它们用的音符都一样,但因为主音(或者说中心音)变了,所以听感就完全不同了。
怎么在实践中用起来?
知道了这个原理,我就开始琢磨怎么用了。光知道是啥没用,得弹出声儿来才行。
我得熟悉每种模式的“色彩感”。 我就不停地在吉他上弹这些模式,从C大调的各种模式开始,然后换到G大调、D大调等等,每个调都这么过一遍。就是死磕,用耳朵去记,去感受每种模式独特的情绪。比如,我想来段欢快明亮的,可能就试试利底亚;想来段忧伤但又有点酷的,就试试多利亚;想来点蓝调味儿的,混合利底亚就派上用场了。
我开始尝试在一些简单的和弦进行上套用模式。 比如说,一段Am - Dm - G - C 的进行,在Am和弦的时候,我除了用A自然小调(也就是伊奥利亚),我还会试试A多利亚,看看感觉有啥不一样。在G和弦的时候,用G混合利底亚来点缀一下,味道立马就出来了。这就跟做菜放调料似的,同一个菜,放点不同的酱料,口味就丰富了。
再后来我就开始琢磨怎么用模式来编solo,或者即兴。 以前我弹solo,可能就是死守一个五声音阶或者大调音阶。现在知道了模式,我的选择就多了。比如一首歌是C大调的,我在C和弦上可以用C爱奥尼亚(就是C大调音阶),在Dm和弦上就可以大胆地用D多利亚,在G7和弦上用G混合利底亚,这样我的solo听起来就不会那么“平”了,会更有层次感和色彩变化。
我还发现,有些歌的调弦方式不一样,比如有些歌会用降半音调弦,像D A D G B e(应该是Eb Ab Db Gb Bb eb,这里可能我记混了,反正就是整体降),或者是一些特殊的开放式调弦。这时候,虽然模式的指法形状在指板上可能看起来会变,但那个“味道”和“色彩”的原理是不变的。你只要找到了根音,按照模式的音程关系去推,照样能玩得转。
对了,弹的时候别忘了节奏和重音。比如有些练习会强调每四个音符一组,第一个音符加重音,这样能让你的模式练习不那么枯燥,还能顺便练练节奏感。像有些乐队的歌,比如Bush的《Glycerine》(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它的节奏型就很带劲,这种节奏感加上合适的模式,音乐就活了。
总结一下我的心得
玩模式这事儿,最关键的还是得多听,多弹,多琢磨。 别怕弹错,也别怕不好听。一开始可能就是瞎弹,但弹多了,耳朵自然就会告诉你哪个音好听,哪个音用在什么地方合适。
别把模式想得太高深,它就是给你提供更多“颜色”的工具。就像画画,你手里的颜料多了,自然就能画出更丰富的画来。一开始可能掌握不颜色配得乱七八糟,但练多了,感觉就来了。
哥们儿,拿起你的吉他,从最简单的C大调开始,把它的七种模式一个个找出来,用心去听它们的声音,然后试着在你喜欢的乐句或者歌曲里用上那么一两个音,你会发现一片新天地的!这就是我玩转吉他模式的一点实践心得,希望能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