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这事儿还挺巧的,本来没打算碰《采桑子》这篇的,早起泡茶顺手刷手机,刚好看见个讨论大宅门里头妻妾斗法的短视频,那叫一个鸡飞狗跳!瞬间就让我想起老舍先生笔下这个暗流汹涌的大家庭了,手头那盏普洱都没顾上喝第二口。
翻箱倒柜找书,差点碰翻茶壶
心里这念头一冒出来就压不住喽。赶紧站起来奔书房去,书架顶上那排落灰的旧书就是目标。踮着脚,手指在一排排书脊上扒拉,嘴里还得念叨“红的…蓝的…”。就这硬壳子浅蓝封面的!抽出来那一下劲儿使大了,带倒了旁边一个空茶杯,得亏是空的,晃荡两下愣是没摔,吓我一身冷汗。
书往桌上一摊,封皮那层薄灰都结成网了,吹一口气,灰在阳光里飘得跟跳舞似的。先没着急翻正文,眯着眼把目录扫了个遍,“大嫂”、“二嫂”、“三妹妹”、“老爷子”……一个个名字在眼前跳,心里估摸着今天得把这几条线捋出个道道来。
红笔蓝笔齐上阵,勾勾画画成蜘蛛网
抄起我批注专用的大红笔,还有做注解的天蓝笔,这就开工了。头一遍先看剧情走势,遇到老爷子训人、大嫂甩脸子、二嫂说酸话的地方,红笔“唰唰”打个大圈,重点标记。看到三妹妹跟二哥偷偷使眼色、二嫂屋里摔茶碗这些“风平浪静”底下的刀光剑影,蓝笔就赶紧跟上,在旁边空白处胡写几个关键词:“争宠”、“憋屈”、“暗刺”。
看着看着就来气!这大嫂子,表面上一家之主母仪天下,背地里使唤三妹妹跟使唤丫鬟似的。二哥看着窝囊,心思深得很。最可恨是那个二嫂,嘴跟抹了蜜似的哄老爷子,转脸对着大嫂就能翻白眼。我这边画着线,嘴里忍不住叨咕:“这老爷子真是老糊涂了!管不住裤腰带讨小老婆,现在管不住这一屋子火药桶!”红笔狠狠戳在老爷子教训大儿子那段话上。
拍案顿悟!这哪是家,分明是围城
等我把那几处关键的吵架戏、哭诉戏来回翻了几遍,心里突然“咯噔”一下,猛地一拍大腿:好家伙!老舍先生这哪是单单写个家庭伦理剧!这老爷子,那点子“权威”全靠压着儿子、哄着妻妾撑着,虚得跟纸糊似的!那些个妻妾儿女,面上是亲人,骨头里不都在抢那么点残羹剩饭似的“温情”和“话语权”吗?大嫂子攥着管家钥匙不放,是怕丢了立足之地;二嫂拼命生儿子,是给自己加砝码;连看起来最软的三妹妹,那点柔顺里头都藏着不甘心!
这后脊梁骨一凉,可真是坐不住了。站起来在屋里兜了两圈,越想越觉得憋得慌。这满纸的烟火气、拌嘴磕儿,底下埋着的全是绝望的暗礁。什么“家和万事兴”,搁这家里就是个天大的讽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囚笼里撞得头破血流,老爷子那点体面,是用所有人的痛苦和扭曲换来的。老舍先生刀子磨得真快,写温情都带着血丝儿。
纸笔收工,胸口却像压了块石头
等我终于把红蓝笔记整理完,合上书的时候,窗外天都擦黑了。茶杯里的普洱早就凉透,喝一口下去,又冷又涩,跟心里那滋味一模一样。这本书,表面讲的是妻是妾、是子是女,可读进去才发现,老舍先生想说的是“人活在那样的框框里,就没有不被拧巴成奇形怪状的”。 放下书的那刻,真有点闷,也不知道是为书里的人心堵,还是为逃不开的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