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周末闲着没事,就在家刷古装剧打发时间。片子里那些妃子走路时,身上总搭着一块布,样子挺精致。看得我老纳闷儿,这不就一件披肩吗?为啥名字好像变来变去?脑子里琢磨着,说不定这玩意儿古代叫法多着。我就坐不住了,干脆自己动手查查,省得憋屈。
第一步:瞎翻老书找线索
琢磨半天,先跑楼下去书店瞎逛。转悠了一圈,盯着一排历史书架子瞄。随手翻了本讲汉服的资料册,手指头一页页撂过去,眼睛累得发干。翻了十几本,好不容易在一本介绍古代服饰的破书上看到点东西。书里说,这种披的玩意儿不是简单的“披肩”,还写了几个稀奇古怪的名词,光记着就头大。赶紧掏出手机记事本,嘁哩咔喳往里头码字儿——怕忘了回去跟谁吹牛!
- 发现有个词叫“帔肩”,说是唐朝贵妇爱用,布料厚实能挡风。
- 另一个是“披风”,明朝那会儿流行起来,更像外套的样子。
- 还有个“云肩”,听名字挺玄乎,绣得花里胡哨,清朝戏台上常见。
后来跑去跟大爷大妈唠唠嗑
光翻书还不够踏实,琢磨着找懂行的人当面聊聊。周末蹭地铁跑到老城区茶馆,里边坐着一群退休的老戏迷。凑过去递根烟,张嘴就问:“大爷,您知道古代那披挂玩意儿吗?”一大爷眯着眼乐了,说他们小时候演京戏,“云肩”得挂身上才够范儿。旁边大妈也插嘴,讲她奶奶传下来的“披风”,说以前没暖气,全靠它裹身子御寒。聊得越嗨,口水越干,掏小本本全记上,感觉白捡了宝!
- 大妈强调“披风”不是瞎披的,得系带子固定。
- 大爷补充“帔肩”讲究用料,富人家丝绸,穷人家粗麻。
回家又翻箱倒柜,翻出来小时候看过的旧连环画。盯着插图瞎比划,发现画上武将打仗时披的“斗篷”也挺像,但更厚重。折腾几天下来,累够呛,把记事本整理成个小白板,贴客厅墙上显摆。
结果就这么点事儿,我愣是整明白好几样。现在跟邻居吹嘘也利索:懂行就别瞎说“披肩”,古代的称呼多的是“帔肩”“披风”“云肩”啥的,每种还带朝代背景。白忙活一顿,倒也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