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就想聊聊我去年儿童节做的一个小尝试,就是专门在六月一号那天关闭所有游戏,看看和以前其他禁止活动有啥区别。因为平时我老爱玩游戏,发现一到节日这些事就变味了,所以就决定动手试一把。
准备工作:为啥挑这一天来折腾
去年五月底,我刷朋友圈看到一堆家长说儿童节要给娃关手机,我就琢磨这事儿。游戏公司不也发公告说节日要搞活动吗?于是我就翻出老日记本,查之前的记录,比方春节放鞭炮禁令、还有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停课。我就想:这些东西表面上都叫"关闭",但可能根本不一样。然后就定了计划,在六月一号早上,自己动手把手机和电脑的游戏app全关了。
操作起来简单,直接打开设置点删除键,再把路由器游戏端口封了。但这一整下来,就感觉手痒痒的,微信群里朋友发游戏截图,我愣是忍住没点。我对照日记本和网上讨论(得匿名扫扫大社区,但不存链接),拉出一堆事件比较,像春节不让放炮时大家咋闹的,还有疫情停课时学校怎么应付的。
实际体验:一天硬着头皮熬过
关游戏这活儿一开始顺溜,但中午就憋不住了。孩子跑过来说想玩会儿手机,我哄他说咱看动画片,结果他闹脾气,我也差点破功。对比起来,春节禁放烟花那次,我回老家亲眼看见人半夜偷着点,被抓了罚款;疫情停课更糟,校长群里吼半天也没人听,学生照样网上约局游戏。这些我都记小本上:关游戏主要是个人行为,得靠自律;停课禁放却是群体性,一帮人互相监督或搞小动作。
最累的是下午,我自己在电脑前写记录笔记,分析区别点。比方游戏关闭,焦点在软件禁用上,时间短,就一天;疫情停课持续几个月,涉及教育系统麻烦事儿一堆。我就把数据手动汇总,发现关游戏影响小,大不了换活动,但其他事件牵连广,像禁放烟花的闹纠纷警察介入。
结果敲黑板划重点
忙活到晚上,我终于掏出本子写关游戏这玩意儿轻飘飘的,就是个小试验,不伤筋动骨。和其他禁止事件对比,真叫区别大:
- 动机不同:关游戏多是为了节日象征意义,家长或公司临时做样子;禁放烟花或疫情停课全是为安全,人命关天不得不搞。
- 执行难易:关游戏简单点几下完事儿,个人扛一天就行;停课那些牵扯一堆部门,校长喊破喉咙也管不住学生。
- 影响深度:关游戏没啥后续,我隔天就正常玩;其他事件时间长,像疫情停课还埋下教育缺口问题。
- 群体反应:关游戏大伙儿顶多嘀咕几句;禁放烟花那会儿,村民闹事上新闻,吵得鸡飞狗跳。
通过这通实验,我学会了:这些关闭活动表面上像,骨子里天差地远。以后别人聊禁令,我肯定跳出来提醒。个人体验蛮重要,建议大家也试试,但别学我那天憋到冒汗了,直接换户外运动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