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身小山下身真山旅游攻略?(当地人实用贴士分享)

五点半摸黑从招待所爬起来那会儿,眼皮还在打架。前一晚被前台大妈反复叮嘱:“莫睡过头喂,清早缆车排队排死你!” 背包里塞了四瓶水、两包压缩饼干,想了想又去小卖部搞了根竹棍(五块钱肉疼!),这才深一脚浅一脚往景区大门挪。

上山:缆车是假的,小腿是真的

检票口乌泱泱的人头看得我头皮发麻。队伍倒是蠕动着,排到跟前才傻眼——缆车单程只到半山腰! 穿灰制服的大爷叼着烟卷指指对面:“上头‘小山’全靠腿!” 台阶陡得跟竖梯似的,前头穿高跟鞋的姑娘爬了十分钟就坐路边抹眼泪了。

  • 贴士一:竹棍别嫌丑。青石板泼了露水滑得要命,第三道拐弯亲眼见个小伙滋溜滑下去,屁股墩儿砸得闷响。我攥着五块钱的棍子戳得稳当,心里直念佛。
  • 贴士二:干粮背足。半山腰烤肠15块一根,卖水的阿婆掀开泡沫箱给我看,全是冰碴子:“山顶更贵,20!”

登顶:塑料小土包和真山脊

呼哧带喘爬上观景台,眼前就是个大坑——宣传照里云雾缭绕的“小山顶”,居然是个水泥台子上搭的假山包! 插着五六把塑料桃花树,一群大爷大妈挤在“最佳摄影点”抢位子。我扒拉开人群往崖边探身子,嗬!真东西藏在这儿:脚底下横着道灰褐色的山脊,野得很,乱石缝里钻出几丛歪脖子松。

猫腰钻过栏杆缝(保安装没看见),踩着碎石坡往下溜。真山的路是踩出来的泥印子,树枝抽脸,蜘蛛网糊了一嘴。走到个叫“牛鼻崖”的豁口,本地砍柴的大哥蹲石头上啃烙饼,瞅我乐:“穿球鞋就敢下?前头得手脚并用了!”

下山:滑着走还是滚着走?

真应了大哥的话——后半程压根没路。抠着石缝往下蹭,屁股墩儿当刹车用了七八回。裤腿被荆棘划拉成流苏,手心汗湿得打滑。最悬是过“鲫鱼背”,二尺宽的石梁,底下是白茫茫的深谷。 我整个人贴岩壁上挪,凉气顺着脊椎骨往上爬。

  • 贴士三:劳保手套备两双。五金店三块钱的线手套就行,下野坡全靠它扒石头,我那双下来直接露指头了。
  • 贴士四:防滑鞋不如解放鞋。路上碰见采药的大爷,脚上绿色胶底鞋踩苔藓上稳稳当当,我那双登山鞋跟溜冰似的。

两脚踩回平地,我快哭出来

瘫在景区出口石墩子上灌水,看电子步数吓一跳:俩腿倒腾了十三公里,三千多级台阶。 门口卖葛根粉的大婶笑我灰头土脸:“玩‘上假下真’了?本地人谁爬假山包!” 顺手送我勺野蜂蜜,甜得齁嗓子。

回头望望山顶那个塑料感十足的小土包,再瞅瞅裤腿上蹭的泥浆子,突然就悟了——旅游攻略照片里光鲜的“上身小山”纯属摆拍,魂儿全在裤子糊满泥巴的下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