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下午正喝着咖啡,朋友突然一个电话炸过来:“完蛋!差点进红门了,这offer还能接吗?” 我一听就笑了,这不跟我上个月踩的坑一模一样嘛来来来,泡壶茶坐稳,哥把这事儿从头给你扒开揉碎讲。
1. 啥是“进红门”?先被公司名字唬住了
之前有家创业公司找我做技术顾问,名字起得贼大气——“中国XX控股集团”。我查了查官网,北京三里屯办公区照片看着倍儿高级,产品手册印得跟奢侈品目录似的。当时还跟老婆显摆:“瞧见没,你老公要跟大集团合作了!”
结果第二天就被打脸。坐俩小时地铁到五环外,导航把我带到一片建材市场。绕了二十分钟才在犄角旮旯找到栋旧写字楼,电梯按钮上的漆都磨没了。前台小妹啃着煎饼含混不清地说:“技术部在地下室B2!” 好家伙,推开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墙上红油漆刷着八个大字——“艰苦奋斗,共创辉煌”,屋里六个人挤在三张掉漆的办公桌上,主机嗡嗡响得跟拖拉机似的。
2. 亲测三大踩坑征兆
回家我就琢磨,这种“名字高大上,实地吓死人”的套路太常见了。连夜搞了个“红门避雷三步走”:
- 玩命查工商档案:拿“中国XX控股”举例,翻国家企业信用网才发现,注册资本才50万,参保人数3人!股东是俩90后,去年还被列进经营异常名单。
- 卫星地图挖细节:把公司地址往地图APP一丢,放最大倍数看街景。那栋旧楼隔壁是废品回收站,大门口停的都是三轮车,哪有什么“国际产业园”?
- 假装客户打电话:“请问是XX集团吗?想参观下贵司研发中心~” 对面支支吾吾:“总监出差了,要不等下月?” 呵,十平米的破地下室当然不敢让人看。
3. 实战拆解话术套路
上周陪朋友面另一家“红门”公司,hr画饼画得飞起:“咱们是腾讯生态企业,融资马上到C轮!” 我当场就乐了:“微信截图给我看看,你们公司全称在腾讯投资列表第几页?” 那姑娘脸唰地红了。
更绝的是老板亲自上场洗脑:“别看现在办公室小,下个月就搬国贸!” 我直接掏手机点开租房APP:“国贸最便宜的共享工位月租八千,您要租几平米的?” 对付吹牛的最狠一招——用数据怼到他哑火!
4. 血泪换来的保命策略
朋友差点签字那晚,我直接把他拽到楼下的沙县小吃:“记住这三条红线!”
- 工资必须写进合同:“期权值百万”?“季度分红翻倍”?白纸黑字写上才算数!
- 亲眼看过办公区才入职:连厕所都不让看的公司,九成九是皮包公司!
- 查清社保缴纳主体:劳动合同签A公司,社保由B劳务派遣交?跑!头也别回!
昨儿那哥们提着两斤卤牛肉来谢我:“多亏你!后来查出来那公司前身是卖保健品的,现在改头换面搞元宇宙割韭菜!” 所以说朋友们——名字带“中字头”的不一定是国企,叫“国际集团”的可能是胡同作坊。 下次再遇着金光闪闪的公司名,先默念三遍:查档案!看实景!怼话术!保你完美避开大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