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泥放一段时间变绿是正常现象吗?行内人解析真实原因!

这事儿还真得从我上周包饺子说起。那天下午想着整个蒜泥蘸料,结果第二天打开冰箱一看,好家伙,碗里那坨蒜泥居然绿了!跟刷了层颜料似的,吓得我差点把碗扔了。心想别是吃坏肚子?这玩意儿看着就吓人。

一、当场傻眼,开始瞎琢磨

我赶紧把碗端到窗边亮堂地方,仔细瞅了又瞅。绿得挺均匀,闻了闻还是那股子熟悉的蒜味儿,没啥酸臭霉味。心里直打鼓:以前捣了蒜泥都是现吃,从来没放过夜!难道是碗不干净?可我明明洗得锃亮。脑子里蹦出“铜绿”俩字,可我这不锈钢的捣蒜臼子,哪来的铜?越想越懵。

当时真想直接倒了算了,可那股子轴劲儿上来了,非得弄明白不可。先翻菜谱,没提这茬;上网一搜,好嘛说什么的都有——有说发霉的,有说中毒的,还看见个帖子讲什么“生化反应”,看得我眼皮直跳。

二、动手实验,死磕到底

我这人认死理,干脆重新搞一份看看到底咋回事。跑到菜场挑了头最新鲜的大蒜,回家坐小板凳上吭哧吭哧剥了一小时,手指头都熏黄了还蹭破点皮。用捣蒜臼子哐哐捣烂,特意分成三份:

  • 第一份随手扣个盘子放厨房台面
  • 第二份装密封盒塞冰箱冷藏
  • 第三份用香油拌匀再放冰箱

隔了六个钟头再去看,台面上那碗边缘开始透出点蓝绿色。冷藏的那碗更绿了,绿得跟抹茶粉兑了水似的!倒是香油拌的那碗,愣是白白净净没变色。我拿着勺子扒拉冷藏的那份,发现越靠近碗底颜色越深,闻着反倒蒜香更冲了。

三、刨根问底,揪出元凶

实在憋不住,抓着我那个开过饭店的二舅问。老头一听就乐了:“慌这玩意儿我们后厨天天见!”他掰开个生蒜头指给我看:“瞅见没?蒜瓣破开的地方,那层黏液里藏着宝贝!”

原来——

  • 蒜里头本来就有种叫“蒜酶”的东西,跟空气一碰面就来劲
  • 捣烂时细胞壁破了,流出来的物质被蒜酶一顿催化
  • 跟空气里的氧气搭上线,唰地就变蓝绿色了
  • 温度越高反应越来劲,冰箱里凉快反倒变得慢

香油那碗为啥不变色?二舅拿筷子敲碗沿:“油把空气隔开了呀!没氧气搅和,它拿头变绿?”

四、实践出真知,放心开吃

听完我端着那碗“翡翠蒜泥”横竖研究,挖一勺放舌尖舔了舔——嚯!辣味淡了些,反倒多了股清甜。二舅看我怂样直摇头:“怕山西人专门做‘腊八蒜’不就是这个理儿?绿得越透越地道!”当天晚上壮着胆子蘸饺子吃,嚯!味道比新鲜蒜泥还柔和,愣是多吃了一盘饺子。

蒜泥发绿根本不用慌!就是蒜酶跟空气合伙变戏法,只要没长毛没怪味,放心大胆吃,绿油油的说不定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