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小区楼下抽烟,瞧见几只麻雀在水泥地上蹦跶着找面包渣吃,突然就琢磨开了:咋就非得跳着走?跟其他鸟大摇大摆迈步的样子完全不一样!这念头一起来就压不下去了,干脆把烟掐了,一屁股蹲花坛边上盯着麻雀看。
第一步:死盯半小时麻雀
我选了个靠近垃圾桶的阴凉地儿,这地方麻雀贼多。刚蹲下没多久,两只灰不溜秋的小家伙就飞了下来。这俩全程真就只用跳的!后腿一蹬,“哒”一下往前蹦跶半尺远,再蹬,“哒”又一下。我试着学了学这姿势蹲着挪了两步,好家伙,大腿根儿差点抽筋,这绝对是个体力活儿!
看久了发现点门道:麻雀一跳起来整个身子就压得很低,翅膀还微微张着晃悠,跟走钢丝找平衡似的。有辆车突然按喇叭,麻雀吓得“扑棱”飞走时,落点还是用跳的接着找食——敢情连落地的缓冲都靠跳!
第二步:回家翻动物纪录片
蹲得腿麻了回家开电脑搜“麻雀走路”,结果全是解释为啥会跳的。不死心翻出硬盘里的老纪录片《鸟瞰地球》,快进到麻雀那段。慢放镜头里看得更清楚了:麻雀的小腿骨(学名是啥记不住,就叫细杆儿骨)和脚脖子之间的角度特别死板,弯折幅度特别小。相比之下鸽子走路时,那关节就跟装了弹簧似的能灵活打弯!
顺手查了个资料图,对比麻雀和喜鹊的骨架,好家伙!麻雀那小腿骨结构活像把折叠椅,只能收起来弹一下,或者彻底打开蹬直,根本没有中间状态!
第三步:动手验证“折叠椅腿”原理
我这人最怕光想不动手。翻出闺女淘汰的塑料尺,两根并排当麻雀的细杆儿骨,又用橡皮筋把尺子末端和一段乐高积木(假装是脚掌)捆死,只能直上直下活动。捏着这破装置在桌面模拟:想让它像人一样迈步?橡皮筋绷得死紧也掰不出弧度。稍微一松手——啪嗒!积木直接拍桌上,这可不就是蹦吗?破案了!
唠唠那5个本能真相
折腾半天算是通透了:
- 天生小短腿硬伤:关节锁死,想迈步?门儿都没有!
- 祖传的跳跃基因:听专家说麻雀祖上是林子里蹦跶的,树枝上蹦可比走路稳当多了。
- 逃命快才是王道:在草丛里被野猫撵,蹦一下就能起飞,这反应速度比蹬地加速快三倍!
- 省粮模式全自动:蹦跳消耗的能量比迈开腿走路居然更省,瘦巴巴的身子骨精打细算。
- 视力不济靠腿补:每次蹦起来那小脑袋瓜左摇右晃,低矮视野里找虫子全靠这瞬间视角!
以前还笑麻雀走路傻气,现在想想,人家这套“蹦跳求生系统”可是被几千万年进化捶打出来的终极方案。腿短怎么了?照样把满地的面包渣吃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