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孩提是指多少岁?家长必看教育关键期解析

昨天突然想起这个问题,古代孩提到底指多大岁数?我儿子刚满三岁,天天在家捣乱,老婆老说孩子要早点教育。我就寻思,以前的人怎么养娃的,是不是有啥讲究。想着想着,突然一激灵,这事儿说不定真有用,得好好研究下,帮帮其他家长。

我的起步:翻书查资料

早上起床,我先翻开书架上的《论语》,里面对"孩提之童"提了几嘴,但没说具体岁数。我跑去图书馆,借了本《诗经》,找了半天也模模糊糊。我就急眼了,这事儿哪能糊里糊涂?掏出手机搜老半天,发现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三岁以下,有人咬定七岁前,还有个帖子说古时不分这么细,全凭经验。越查越迷糊,脑仁都疼了。

实践过程:问问老人和专家

下午,我干脆去找小区里的王大爷,他是个老教师,肯定懂这些。敲门进去,王大爷正喝茶,一听我的问题,他呵呵笑:

  • "孩提这东西,先秦时期指三岁以下娃,"他边磕瓜子边说。
  • "但唐宋后放宽了,有时算到六七岁前,叫孩提童蒙期。"接着他讲了点故事,说古人带娃可严了,跟咱现代不一样。

我觉得光听不够靠谱,又约了个教育专家朋友聊天。他翻一堆破书,指给我看:"关键期教育最紧要,就是孩提阶段,古人常强调三到五岁是根子,会影响一生。"回家路上,我一琢磨,这不就跟现代心理学说的敏感期差不多?顿时开窍了。

结论整理:弄明白教育关键点

折腾到晚上,我把笔记摊在桌上,总结出个大发现:孩提年龄古时真没统一标准,三岁是起点,七岁算终点,中间是家长该猛抓的黄金期。比如,培养习惯要趁早,错过了娃就难改。我试试教儿子规矩,一开头他哭闹,但坚持几天,还管用点儿。我对着电脑写备忘录,提醒自己和别的家长:早动手别拖沓,从三岁起就得盯紧点儿,小事儿如穿衣吃饭,大事儿如性格养成,都得当心。

整完这事,心里爽快多了。以前光看育儿书,现在自己捣鼓出真东西,也算帮到人。下次老婆再唠叨,我就怼她:"老祖宗都这么教的,急"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