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本来想正经分析点技术活儿,结果手贱点开了《蜜蜂总动员》的wiki,得,这下彻底跑偏了。
开场就是瞎猫碰死耗子
本来就想查查这动画哪年出的,鼠标一滑溜,底下“制作花絮”几个小字儿勾得我心痒痒。点进去一看,好家伙,全是英文!我这破英语水平,读起来跟老牛拉破车似的。没辙,开了浏览器翻译,吭哧吭哧硬啃。
挖料过程跟刨地似的
翻译出来的中文,瞅着是汉字,连一块儿愣是看不懂!什么“分层渲染管线”,什么“动态花粉模拟”,净整些唬人的词儿。我寻思这帮做动画的也忒能吹,干脆换个路子——直接搜导演采访!在视频网站一顿猛敲关键词,跳出来一堆零碎片段。
- 片段1: 导演唾沫横飞讲蜜蜂翅膀为啥要做透明效果,说用了啥“次表面散射技术”。我琢磨半天,这不就是让光透过去显得薄嘛说得跟造火箭似的!
- 片段2: 有个动画师嘚瑟他们给每只蜂设计了八百多种表情。我当时就乐了:观众离八丈远看一群蜂“嗡嗡嗡”,谁看得清你眉毛咋动的?纯属闲得!
- 片段3: 录音师爆料为了录蜂群飞的声音,真把话筒捅进蜂箱了!结果被叮了满手包,片子末尾“嗡嗡”声里还夹着他嗷嗷叫的杂音。这工伤挨得真够冤!
看得正嗨,突然翻到个废弃脚本——原定结局是蜜蜂把人类告上法庭,控诉抢蜂蜜!法官还判人类每年禁糖24小时!编剧脑洞真是比蜂窝还大,这结局要真用了,影院门口怕不是要堵一帮举着蜂蜜罐抗议的老头老太太!
最劲爆的在后头
本来以为挖得差不多了,结果在一个犄角旮旯的论坛翻到匿名帖。发帖人自称当年实习狗,爆料导演有回验收毛发渲染效果,盯着屏幕瞅了俩钟头,突然暴起拍桌骂街:“谁™给蜂王屁股加这么多毛?!她是女王不是毛裤!” 整个组憋笑憋到内伤。后来才知道,是某个程序员把“腹部光泽度”参数误调成“毛发密度”了。好家伙,差点整出个蜜蜂界的杀马特!
收尾时看到个传闻,说迪士尼本来想蹭热度弄个“蜜蜂乐园”游乐项目,连蜂蜜过山车图纸都画好了。结果市场部调研完回来哭丧着脸:“小孩儿怕被蜇,家长怕过敏,黄黑条纹还显胖!” 项目直接黄汤儿。啧,白瞎了那桶道具蜂蜜糖浆,听说后来被动画组拿去泡奶茶了!
搞完这一通,突然觉出点味儿
这堆破事表面看是花絮,细琢磨全是血泪。动画组吭哧瘪肚琢磨蜜蜂翅膀反光角度的时候,游乐项目组正为游客投诉发愁;程序员手滑多画几根毛,导演就得掀桌子骂娘。说好听的叫多部门协作,说难听点就是一帮外行指挥内行瞎折腾!
诶,说到外行指挥,想起我上一份工了。那会儿接了个文旅宣传片,甲方非要在油菜花田里插满塑料假蜂!说显眼!我跟制片蹲田埂上吵:“真的满地都是真蜂!还插假的干” 人制片脖子一梗:“真蜂不配合拍摄!假蜂好指挥!” 得,成片里假蜂比花还密,小孩观众全在问:“蜜蜂怎么不飞?”——这TM不比迪士尼那个冤种游乐项目离谱多了?
散了,幕后故事听着乐呵,扒开全是打工人辛酸泪。下次看见蜜蜂绕道走,指不定是哪个剧组道具落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