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出门前刷手机,看见个帖子说宋朝就有爆米花了,把我馋虫勾得不行。琢磨着哪儿能尝尝这古早味儿,地图搜“宋朝爆米花”屁都没有。寻思着博物馆估计有门道,趿拉着拖鞋就奔市博去了。
第一站:博物馆碰一鼻子灰
钻进博物馆直奔饮食展厅,玻璃柜里全是锅碗瓢盆。逮住个讲解员就问:“咱这儿有宋朝爆米花体验不?”人家扶了扶眼镜直乐:“文献里倒是有‘爆糯谷’的记载,实物展品可真没有。”给我指了墙上一排《清明上河图》复制品,眯着眼睛找了半天——好家伙,画里扛糖葫芦的、挑担卖糕的,就是没见着爆米花架子。悻悻然拍了张古人炒栗子的泥塑,灰溜溜撤了。
第二站:影视城惊现“穿越”爆米花
转头杀到郊区的北宋影视基地。刚过城门楼子,就听见“哐当哐当”的动静。循声钻进条仿古街,亲眼看见个穿粗布褂的大哥守着个带手柄的铁疙瘩转悠。那玩意儿黑不溜秋像个葫芦,架在炭火上直冒烟。还没凑近,大哥突然吼了嗓子:“爆——喽!”吓得我一哆嗦。只见他脚踩麻袋口,铁葫芦“嘭”地炸出团白雾,空气里顿时飘满玉米香。
- 捧了把刚出锅的:烫得左手倒右手
- 咬下去咔嚓响:甜得齁嗓子,一准儿加了糖精
- 瞟见招牌差点呛着:“正宗汴京风味”底下还标着“玉米:秘鲁进口”
第三站:菜市场挖到活化石
回家路上越想越憋屈,拐进老城区菜市场散心。突然被“轰”一声巨响震得头皮发麻。缩着脖子摸到巷子深处,瞧见个老头正从麻袋里倒爆米花。他这铁罐子比我爷爷年纪都大,两头细中间鼓,烧的还是蜂窝煤。抓了把问价钱,老头咧嘴笑:“三块钱一袋,二十年没涨过!”尝了颗咸味的,居然带着淡淡焦香。聊嗨了老头还爆料:“早年间在钢铁厂看锅炉,下岗才拾起这老行当——”话没说完被买主打断了。
装着一兜爆米花往家走,塑料袋被油沁得半透明。电梯里碰见邻居小孩,眼巴巴盯着袋子咽口水。抓了把给他,小孩他妈突然皱眉:“这玩意儿铅超标的?”我捏着爆米花的手僵在半空。回家翻出老头摊上拍的铁罐照片,网上一搜可这老式机器真容易铅污染,吓得我把剩下半袋塞冰箱最底层。
夜里刷朋友圈,瞧见影视基地那“宋朝爆米花摊”居然冲上本地热搜。再往下翻,菜市场老头的闺女发众筹链接——说是市监说铅超标要没收机器,老头蹲马路牙子抽了一包烟。底下评论吵翻了天,有人骂黑心商家,有人晒三十年前和爆米花罐的合影。我把冰箱里那袋掏出来闻了闻,焦糊味混着廉价奶油香,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胡同口崩爆米花的王瘸子。那会儿他每回开罐前总要吼声“放炮喽——”,全院小孩都捂着耳朵疯跑。
啧,啥宋朝爆米花?吃进嘴里的分明是自个儿碎了一地的童年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