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交易查询要注意啥?新手必看三大避坑指南!

昨天后台有个老弟私信问大宗交易查数据的事,我直接拍大腿想起自己当年踩的坑。正好今天把电脑里三年前的记录本翻出来了,给你们还原下血泪史。

第一步:打开软件就想查

那天盯盘看见某消费股突然暴跌,顺手点进交易软件里的「大宗查询」,好家伙刷出来十几条折价成交记录。当时脑子一热,照着代码买入按钮都快按下去了,突然发现日期怎么是上周的?原来这破系统默认显示T-7日!赶紧手忙脚乱调日期范围,屏幕刷新的功夫肉都割没了。

第二步:硬磕垃圾数据源

换了个资讯平台重新查,结果更离谱。同一个股票同一天的数据,左边显示机构买入200万股,右边写着营业部卖出50万股,剩下150万股被谁吃了?气得我同时开了四个浏览器窗口对比,发现数据源都不标注是否包含回购和内部转让。最恶心的是某平台把场外大宗也算进来,统计口径乱的跟垃圾场似的。

血泪总结三大避坑姿势:
  • 查前先确认日期范围,某些软件默认显示历史数据,把上周的当今天的看真能亏到裤衩都不剩
  • 盯准营业部席位看,遇到机构专用/量化通道记录直接标红,这玩意儿随时可能反手砸盘
  • 必须!必须!必须对比三个以上数据源,某次发现同个股票在不同平台折价率能差出7%,真tm坑爹

上周实操时又踩新坑:查某新能源股大宗发现连续三天溢价成交,兴奋得准备加仓。结果手贱点开历史走势对比,发现三个月前同一家营业部砸过两次跌停!这特么纯纯的钓鱼玩法,散户追进去就是活体韭菜。

现在我的标准操作流程是:开盘前用证券APP拉实时大宗清单 → 中午休市拿付费软件核验买卖方 → 收盘后扒交易所原始公告对数据。就这三板斧还是经常被坑,昨天查到某机构专用席位溢价15%接盘,晚上公告出来发现是子公司左手倒右手,把我都整懵逼了。

说句扎心的:大宗数据最坑的不是查不到,是查到后以为自己发现了财富密码。上个月看到某医药股折价20%大宗,想着捡便宜结果撞上股东清仓减持,第二天直接吃个跌停板,现在账户还飘着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