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刷到有人问张宁和赵洁哪个作品好看,正好我这老影迷前两天刚把他俩经典翻出来重温了一遍,干脆掰扯清楚。
怎么想到做这个对比的
是上周大扫除翻出压箱底的DVD,《红色年代》和《江河谣》这两张碟片并排躺着落灰。一琢磨张宁的悲情戏和赵洁的冷幽默都十几年没重温了,突然手痒想做个对比,顺手就塞进影碟机。
重刷《红色年代》差点坐不住
先点开张宁的《红色年代》。看到三分之一就憋不住了,烟灰缸里烟头堆成小山。周家老二在牛棚挨批斗那段,张宁把棉袄领子竖起来缩着脖子发抖,眼珠子盯着地上泥水不敢抬——这细节太扎心了!记得当场拍了三下大腿:
- 挨饿戏份绝了:啃树皮时喉结上下滚,咽酸水的咕咚声连我家狗都抬头看
- 爆发点掐得准:弟弟冻死那段憋了十分钟眼泪,吼出来时鼻涕泡都喷镜头上了
- 走路姿势带戏:右腿被批斗打瘸后,左鞋底总比右鞋底磨得薄
播完直接给发小发语音:“老张这片子现在看还是催泪弹!”
赵洁的冷刀子更戳人
隔天换《江河谣》当开胃菜,结果整锅饭都凉透了。开头渔船里煮鱼汤的烟火气刚勾起食欲,转眼男主就蹲在船头数卖女儿换的钞票。赵洁演的老渔民数钱时手不抖眼不红,就喉结轻轻滑了两下,我筷子上的鱼肉啪嗒掉桌上了。
这片子像把钝刀子:
- 女儿跳江那晚,他抱着女儿的红棉袄闻了整夜,镜头拍他后脑勺的白发茬直打颤
- 吃团圆饭,往空座位摆筷子还特意摆歪——女儿小时候总拿不稳筷子
- 全镇人放河灯那场,他杵在黑暗里不点灯,袖口早被鼻涕眼泪糊硬了
看完把窗帘拉严实,蹲厕所抽了半包烟。老婆踹门骂:“抽死!晚饭还做不做了!”
行家聊天曝出内幕
前天约北影厂退休的孙老头涮羊肉。铜锅刚冒泡我就问:“张宁赵洁这俩片子当年谁更打动人?”老头涮着毛肚嘿嘿笑:
- 张宁那叫技术流:哭戏拍前灌三斤白酒,吐干净了才开机
- 赵洁玩心理战:女儿跳江那场戏,他让全组人三天不跟他说话找孤独感
- 当年评奖吵翻天:张宁靠眼泪拿了金杯,赵洁用沉默捧了银杯
蘸料碗里辣椒油晃荡着,我忽然懂了:张宁是往你心口捅明刀,赵洁是往骨头缝里扎暗刺。
羊肉片在沸汤里打了个滚的工夫,手机响了——去年写影评认识的话剧团在招指导。撂下筷子就往外冲,羊尾油都忘了捞。你看这人生,聊着二十年前的电影,一扭头就被新戏拽着跑,连碟片都没来得及收进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