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就是玩如何避坑?(老司机分享实用技巧!)

说来惭愧,上周在潘家园差点折进去。要不是老周把我拽回来,五千块就打水漂了。这事儿给我整得后背发凉,立马蹲市场蹲了三天,追着老师傅屁股后头问,总算摸出点门道。

踩坑实录

那天瞅见个青花小碗,摊主说是康熙民窑,釉水看着挺润。我脑子一热,连手电筒都没掏,光听人家扯两句“包老”“传世”就晕乎了。掏钱、装袋、咧嘴笑,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结果刚走二十米,被熟人老周拦下来。老爷子拿指甲盖往碗底一刮——好家伙,火漆印底下藏着激光刻的款!摊主早溜没影了。

蹲市场三日修炼

这回学乖了,专挑冷摊老头唠嗑。驼背的李爷教我一狠招:带块吸铁石。民国前的铜钱铁器早锈透了,现在作假爱掺新铁。昨天试了试,摊上摆的“汉代铜镜”啪嗒就吸住了,摊主脸都绿了。

  • 招数一:死磕细节
    管他说得多天花乱坠,先掰开看接缝。仿品胎体贼匀称,老物件都有手工痕。那天见个“明代笔洗”,翻过来圈足跟狗啃似的凹凸不平,反倒真货无疑。
  • 招数二:专挑破绽问
    张嘴就问“这钧窑缩釉点在哪儿?”“紫砂款识谁刻的?”看他眼神飘不飘。前天问个卖漆盒的:“这描金是本金还是洋金?”那哥们支吾半天憋出句“反正是金的”,立马露馅。
  • 招数三:比三家再喝水
    渴死也不吃摊边饭!现在逛摊子揣保温杯,同一类物件至少摸透五家才掏钱。昨天看中个铜香炉,前四家都说是清中期的,第五家老头嗤笑:“上周刚出的窑,烧完还泡普洱茶里煮!”

血泪总结

回来把书房假货全清出来堆墙角,越看越憋屈。这些玩意儿统共花了我六万三,够买三平米厕所了!现在出门就带三件套:强光手电、三十倍放大镜、吸铁石。摊主要是不让细看,立马扭头走人。什么故事传承都是扯鬼话,老物件自己会开口——磨损、包浆、瑕疵,比摊主嘴里吐出来的靠谱一万倍。

对,差点忘了说。昨儿在破书摊花八十块收了本同治年黄历,里头夹着张民国地契。虽然不值钱,但比捡漏更靠谱的是捡乐子。玩古董嘛先护住钱袋子,再图个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