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发现搞短链接这东西,明明发出去后,点的人不多,转化率低得发慌。心想不能这么下去,咱博客粉丝爱看链接,可效果差。于是我撸起袖子,开始捣鼓golink,折腾了几天,总算搞定了三招提升转化效果的窍门。
第一招:给链接来个亲切点儿的名字
刚开始,我就随便用了默认的短链接后缀,像那种乱码数字似的,发出去后评论区一堆人说看不懂,觉得是诈骗链接,点都不敢点。我想,这玩意儿必须改!我翻出以前的帖子数据,一看点击率真的拉胯,平均不到10%。
行动来了:我选了个简单易记的域名后缀,加了个自己的缩写。比如,把原始链接硬塞进去,变成像“博客短链”这样亲切的名字。设置过程中,还闹了个乌龙——误操作删了一堆历史记录,急得我拍桌子骂娘。但重来一遍后,发现后缀短了也好记了,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靠谱来源,朋友圈里测试了一圈,点赞数立马往上蹿。
第二招:偷偷加点小标记来盯住来源
接着第二招,我得搞清谁在点链接。前头光发不管,转化效果乱成一锅粥,根本分不清是从微博还是微信来的流量,效果差不说,还白费劲儿。
行动来了:我学着加追踪参数,就是在链接尾巴上塞个小标记,类似“追踪ID”这种东西。操作简单,用工具设置就行。可第一次试时,加得太乱,后台数据一团麻,看着头晕。我只能硬着头皮,参考了别人经验,简化成只标来源平台。比如,微博来的就加“来自微博”,微信就“来自朋友圈”。过程粗糙点,但总算管用。现在每条链接,我能一清二楚,看看哪个平台转化最高,调整后点击率提升快三成。
第三招:把目标页面收拾得漂亮点
一招,问题出在点进去后的页面。大伙儿点链子了,页面却丑得要命,加载还慢,点个按钮就闪退,流失率高达80%,我气得直骂设备旧。
行动来了:我动手优化目标页,先简化设计,把大段文字换成小段子加图。过程不难,就是删掉花里胡哨的广告,减少加载时间。测试时犯傻,忘了测老手机,结果一堆粉丝反馈打不开,急得我熬夜重做。锁定核心内容,页面清爽了,转化效果嗖嗖涨。现在点链接,基本五秒内都能流畅看完,转化效果翻了个倍。
搞完这三招,整个转化数据爆棚,从平均20%飙到60%,我都乐得合不拢嘴。短链接玩得溜,关键就靠这三板斧:名字亲、来源盯、页面净。大家试试,别光干看,动手就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