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闹钟一响就鲤鱼打挺跳下床,揣上昨天捣鼓半宿的采集清单直奔北郊荒漠区。这破地方导航根本不管用,开着车在沙丘堆里绕了仨钟头,轮胎陷了两次沙,硬是靠当地牧民指路才摸到第一片绿洲边角。
初战惨烈喂蚊子
拎着捕虫网冲进芦苇荡才晓得想简单了。刚扑腾着网住两只沙脂蛹幼虫,裤腿里已经钻进来七八只毒蚊子,胳膊上被叮的包连起来能画北斗七星。更邪门的是明明标注的产卵区,结果掀开三十多个沙石堆全是空壳。
- 踩坑经验直接记本子上:
- 清晨露水重反而招毒虫,最佳入场时机是上午九点半太阳晒干露水后
- 芦苇丛往西两百米的红柳林藏着三窝成熟蛹群,这情报是用两包烟跟放骆驼的老张头换的
重新规划路线
中午蹲沙丘背阴处啃干粮时,把地图摊腿上拿红笔唰唰改路线:废弃烽火台→老水车遗址→驼队歇脚石堆
这条线虽然要多走四公里,但沿途有六处固定蚁巢——沙脂蛹最爱在这产卵。实测下午两点半太阳最毒时,蛹群全趴沙面散热,抄网一捞一个准。
太阳偏西时收获鼓囊囊三大袋,正得意突然刮起沙尘暴。赶紧把外套反过来当头罩,缩在烽火台墙根底下吃沙子。等风小点摸下山已经晚上七点,清点战利品:完整蛹壳102个,活体幼虫37只,代价是灌了满鞋沙子跟晒脱皮的鼻尖。
血泪换来的省时秘诀:
- 带个空矿泉水瓶装沙子样品,沙质松软偏灰白的区域产卵率高三倍
- 看到沙面有指甲盖大小的螺旋纹别犹豫,底下绝对有货
回程路上骂骂咧咧发誓下次要开改装沙地摩托来,这徒步采蛹的活计简直要人命。对了,记得在驼队石堆刻记号,明年开春直接来这儿抄老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