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翻旧电影数据的时候突然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当年《钢铁侠3》的票房炸得有点离谱,忍不住就琢磨它凭啥这么火。说干就干,立马搬出我那用了五年的笔记本开始扒拉。
从翻旧账开始
我先把能找到的2013年电影票房榜前十都翻出来了。《钢铁侠3》像个钉子户似的杵在最顶上,比其他好莱坞大片高出一大截。这数据一摆出来,我心里那点好奇劲儿蹭蹭往上冒——这片子到底踩中观众哪根筋了?
第一步:刨根问底查背景
直接打开搜索框开始刨,把上映时间、宣传稿、演员采访连带着当年的新闻评论全翻了一遍。越翻越觉得不对劲儿,这片子宣传路子跟普通爆米花电影不太一样:
- 导演沙恩·布莱特居然在采访里说"这回让托尼脱下战甲多挨揍",当时看到这句话差点被水呛到;
- 漫威放出的预告片全是钢铁侠盔甲碎成渣的镜头,跟我印象里飞天遁地的超英片完全两码事;
- 小罗伯特·唐尼那会儿跑宣传跟说相声似的,天天在节目里念叨"这可能是一次演钢铁侠了"。
看到半夜两点钟突然拍大腿:这不就是玩心理战吗! 把观众最怕的事情(失去钢铁侠)和最期待的事情(看他怎么绝地反击)揉在一起吊胃口。
第二步:挖观众到底被戳中啥
扒完制作方套路还不放心,又跑去十几年前的电影论坛考古。翻了几百页帖子发现观众讨论最疯的集中在三个地方:
- 开场那段托尼家被导弹轰成废墟的镜头,好多人说在影院里吓到攥爆爆米花;
- 中间托尼穿个破T恤在小镇修装备的段落,被讨论次数居然是大战的三倍多;
- 几乎每个帖子都在刷"我是钢铁侠"这句台词,跟某种接头暗号似的。
看到这儿有点明白了——观众压根不是冲着看盔甲打架来的。大家真正想看的,是那个臭屁天才被锤进泥里之后,怎么骂骂咧咧地重新把自己拼起来。
挖到压箱底的
本来以为分析到这儿差不多了,结果在查票房分账数据时发现个大秘密。这片子居然有中国特供版! 硬塞进去一堆和主线完全没关系的中国明星镜头,院线版本和蓝光版简直是两部电影。更魔幻的是,当年咱们这边票房贡献了1.2亿美金,占全球票房近15%。
气得我差点摔键盘——合着老美早知道这钱不赚白不赚,哪怕端出碗夹生饭,只要碗上贴着"钢铁侠"标签就有人买单。这操作够鸡贼但也真香。
盘完这三条豁然开朗
关上电脑的时候天都亮了,总结这三点拿马克笔写在墙上:
- 玩命吊胃口(把英雄逼到绝境让你揪心)
- 戳人软肋(普通人爱看天才落魄修家电)
- 跪着挣钱(中国特供版吃相难看但真管饱)
刷完牙突然乐出声——这不就跟咱做自媒体的路数一样吗?先拿标题党把你骗进来,再喂点真情实感干货,该恰饭时绝不含糊。十年前的好莱坞老油条们,早就把流量密码玩得明明白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