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被朋友圈刷屏
早上蹲马桶刷手机,看见好几个人在转干露露车展的海报。嚯,这宣传挺唬人,“全城最大规模”、“超跑云集”、“车模见面会”啥的,字眼一个比一个亮,还配了几张腿精的照片。心动了。
琢磨着下午正好没事干,去遛遛呗。掏出手机刷了刷官方渠道,门票显示128一张。手一抖直接下单了。刚付完钱,就看见群里有人吐槽:“今年听说不行,进去全是看人头的。”
出门就掉坑里
到展馆门口,心就凉了半截。队伍从检票口弯弯曲曲排出去几百米,人头攒动,跟春运火车站似的。顶着大太阳晒了快四十分钟,汗水都快把T恤湿透了,才终于蹭到安检口。刷票进去那一瞬间,就知道群里那哥们没说错。
大厅里乌泱泱全是人,别说看车了,往前走几步都费劲。中央舞台是围得最厚的地方,里三层外三层,我踮着脚抻脖子,勉强瞧见台上有人影晃动,穿得五颜六色,但具体啥样完全看不清。啥干露露,只能看到脑袋顶。
找点实在货看看
放弃了看人的念头,想着去看车呗。绕到边上的超跑展区,结果发现几辆“网红车”边上,全是举着手机直播的、拍照的、蹭合影的。想靠近点?你得跟人玩肉搏!好不容易挤到一辆兰博基尼前头,刚站定想拍张没人的正脸,斜刺里就冲出来俩自拍杆小哥,手机差点怼我脸上。得,溜了溜了。
想着去喝口水歇歇脚。找遍了展馆角落,发现就几个小卖部摊子,排着队买水。一瓶超市卖两块的可乐,这里直接翻三倍!捏着6块钱一瓶的冰露矿泉水,默默心疼我那128的门票。
朋友那头的“内行消息”
正郁闷地嘬水,微信响了。昨天放我鸽子的损友发来消息:“咋样兄弟?进去了吗?嘿跟你说个内部八卦。” 他说他认识展商那边的一个工作人员,透露了几个真相:
- 所谓的“限量版超跑”:好几辆都是全国各地巡展的“老演员”,展商花钱租来充门面的,本地根本提不到。
- “特邀车模”:大部分是野模临时拼凑,有几个稍有名气的,出场费大头都在她们身上,但合同就签了舞台展示那半小时,根本不会真的互动。
- 赠品值不值?广告里说的进馆礼包,拿到手就是一张劣质广告贴纸、几张卖车传单加一个印满LOGO的劣质环保袋。
朋友补刀:“你猜展商最怕就担心人不挤!人挤人才显得人气旺,才好忽悠真来买车的金主和后面排着队的广告商。你就是那烘托气氛的背景板之一!” 听完这话,我看着手里皱巴巴的6块钱矿泉水,真TM想抽自己。
憋屈的回家路上
实在没兴致再耗了,从进场到出来,统共就待了一个小时多点。所谓的车模近距离接触?不存在的。超跑盛宴?不如回家刷汽车网站高清大图。临走前不死心,凑到一个看着像内部通道的后门想看看有啥后台秘密,结果被保安像赶苍蝇一样挥手轰开了。
走在路上复盘了下,这128花得是真冤:
- 体验感负数:人多、乱、吵,全程烦躁。
- 干货基本无:除了人挤人和被过度包装的展车,没啥实质内容。
- 消费陷阱多:高价水,空气一样存在的所谓礼包。
更气人的是,第二天我居然在网上刷到了官方拍的宣传大片!镜头那叫一个干净利落,车模在空荡荡的展台边风情万种,光线贼专业,跟昨天我经历的菜市场完全是两个世界!瞬间明白了:人家拍给你看的,就是他们想让你想象的。至于现实嘛…呵呵。
回头想想这趟车展经历,总结下来就一个词:憋屈。花钱买罪受,图图发个朋友圈定位证明你挤过?省省兄弟们!真要去看车,换个正经车展或者直接4S店预约试驾,舒坦多了。这种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网红”展会,听我一句劝:绕着走,准没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