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我跟朋友蹲在奶茶店瞎聊,他掏新iPhone出来显摆,我一看就酸了:“哇靠,这玩意儿真牛,我也得搞一个!” 结果,刚买完没几天,刷短视频时又刷到新款耳机广告,心里立马又痒痒的,就觉得少了点儿这事儿整得我浑身不自在,连觉都睡不
一想事儿就停不下来,就决定彻底扒扒皮,搞清楚为啥老这德行。先翻开手机浏览器,敲几个字搜“为啥总想买买买”,蹦出来一堆文章,都是些心理学专家写的深度解析玩意儿。我瞪着屏幕瞎看半天,一个词儿没记住,光觉得脑壳疼。后来想想,干脆自己动手实验一把,别光靠理论吓唬自个儿。
我的第一步就是开始折腾小实验
我从厨房角落翻出个旧日记本,拍掉灰就开写。每天晚上关灯前,我都塞笔蹲在床边,死劲儿回忆那天哪些事儿让我高兴的。第一天,我写:“今天吃饭没拉肚子,还行。” 结果写完也没啥变化,翻个身就睡了。第二天,继续憋字:“老板没骂人,挺” 硬着头皮写下去,连着七天像个机器人。
中间,我还拉来俩同事瞎掺和,叫他们一起试试。我们蹲办公室茶水间,边磕瓜子儿边叨逼:他抱怨女朋友唠叨,我吐糟物价涨得疯。这一聊才发现,大伙都一个德行——手里拿着咖啡,还惦记着换更贵的牌子。我一拍大腿:“敢情不是就我犯病!” 于是我加码做实验,试着一周不碰购物App,手机一关就躺沙发上发呆。
没想到还真捅出点门道
实验磨到第十天,我脑子突然清亮了点儿。那些专家解析里提的点,什么“缺啥就填啥”的鬼话,我开始有点懂了。具体来说,我折腾出俩心得:
- 一来,人就是爱比较,看着别人有好的,自己就急吼吼想跟上。
- 二来,压力大时就疯狂买,以为东西多了就能解压,结果屁用没有。
这些瞎搞让我手头也松快了,以前工资月光光,现在攒了点儿零花。生活上嘛我学着把注意力挪开,比如周末拉老婆去公园瞎溜达,比盯着网店强多了。真不用瞎添东西,该放就放,日子反倒更稳当。
完事儿后,我还专门微信上找那个心理学老哥聊了一嘴,他回句:“哈哈,你丫悟性不错!” 结果我把这破实验当宝了,天天用这法子管自个儿,虽然偶尔还手贱点开淘宝,但至少没以前那么魔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