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晃荡,看到有人讨论《上林赋》,说这篇东西字数多得吓人,我就纳闷了,为啥写这么长?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自己动手弄一弄。
刚开始时整不明白
我就拿出手机搜了一下原文,结果一打开,哇靠,密密麻麻一大片,眼睛都花了。我赶紧翻到开头,硬着头皮读起来,心想这不就是个古代文章嘛能有多复杂。读了几段,记笔记都不管用,老是被绕进去。
后来我烦了,直接把电脑摆桌上,复制粘贴到文档里,一个字一个字数过去。发现光前半部分就写了快一千字,整个读完得花半个多小时。这不整人?为啥搞这么长,我心里嘀咕着。
分析过程折腾半天
我坐下来深呼吸,决定好好查查。先翻了点历史书,没找着直接答案。接着去查作者资料,发现这人是个古人,搞写作的,可能闲着没事干。然后我重新读原文,发现一堆细节写得超级细碎。
- 特点被我逮着了几个:
- 开头写宫殿和花园,翻来覆去描述,一砖一瓦都写得清清楚楚,啰嗦得很。
- 中间又扯到什么鸟兽虫鱼,连个蚊子都要说半天,搞得像在列清单。
- 结尾更离谱,使劲夸皇帝多伟大,写了一大堆废话,反正就是不想停。
越看越觉得,这人估计是想显摆自己的文采,把简单事儿往复杂里整。就跟写作文凑字数一样,本来几句话能说清,非要堆砌一堆词儿。
整明白了点
折腾到晚上,腰酸背痛的,我总结了一下。
这东西为啥字数这么长?说白了,就是古代人写东西爱打肿脸充胖子。
- 写得太细碎,啥都舍不得丢。
- 想显得高大上,结果变啰嗦。
- 估计当时没编辑把关,胡写一通。
弄完这个,我突然想起以前读书时写作业,也干过凑字数的事儿。有次被老师批了,说我写得太水,气得我直拍桌子。这回玩这个,让我懂了点门道,以后再读这种玩意儿,心理就有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