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手机突然想起《泪痕碗之念》这个作品,心里直痒痒想知道作者是谁。结果百度一搜全是卖陶瓷碗的广告,气得我差点把手机扔沙发上。
找得两眼发黑
先是扒拉手机搜"泪痕碗之念+作者",结果前二十条要么是陶瓷厂家广告,要么是小说网站盗文。最离谱的是有篇讲抑郁症的文章配了这个标题,图片里碗都没有,就一玻璃杯!
- 换关键词:"陶瓷泪痕碗 艺术家" → 跳出来景德镇旅游攻略
- 加英文搜:"tear bowl artist" → 满屏修复文物的小作坊
- 试试图片搜索 → 全是淘宝九块九包邮的仿品
图书馆碰运气
第二天专门跑市图书馆,在艺术区折腾俩小时。陶瓷类书架从明代青花看到日本濑户烧,关键那本书还被人撕掉索引页,书缝里还卡着半片虾片。
正想放弃时,看到角落有本《80年代先锋陶艺》,封面都积灰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翻开,在第三章瞥见段话:"当窑火舔舐素坯时,裂纹如泪痕蔓延..." 配图正是那个碗!
意外撞见正主
书里提到作者叫陈土根,80年代在江西瓷厂烧窑的。刚记下名字,手机突然震了——搞陶艺的朋友老张微信我:"你找老陈?他跟我师父同批下岗的!"
直接弹视频过去,老头正在菜地浇粪。镜头晃过院角棚子,堆着十来个裂釉的破碗。问他泪痕碗的创作灵感,老头扯着嗓子喊:"啥灵感!当年赶工少加了釉料,开窑看见裂痕差点尿裤子!"
原来这碗是91年厂里搞创新大赛的残次品。评委老头们说裂纹像眼泪,硬取了个文艺名。陈老头咧着缺牙笑:"当年要不是怕扣工资,老子早把这破碗砸啰!"
离开图书馆时撞见保洁阿姨,她指着那本《先锋陶艺》嘀咕:"这书上次被借还是97年,借书的是个扎麻花辫的小姑娘..."得,连保洁阿姨都比我会找线索。
(回来路上查资料补了细节:老陈下岗后改行种脐橙,前年才被美院学生挖出来采访。当年那个"泪痕碗"现在存着只剩照片,真品早被厂长小舅子摔碎垫桌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