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个特玄乎的事儿,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昨儿淋着暴雨回家的时候,突然就在想,头顶上这黑压压的乌云,到底得有多重?总不能是轻飘飘的棉花糖!说干就干,回家甩干头发就开始倒腾。
第一步:傻眼,秤?
翻箱倒柜找电子秤,结果发现上回称猫粮之后,被我家猫一脚踹沙发底下,早就没电了。跑去楼下便利店想买个新的,老板像看傻子一样看我:“兄弟,暴雨天来买秤?准备称台风?”得,计划第一步就卡壳。只能在厨房角落里扒拉出我妈做蛋糕用的那种老式迷你厨房秤,最大量程才5公斤。得,凑合用,反正云也不可能这么沉…?我天真地想。
第二步:云是啥做的?算得脑壳疼
抱着“云就是水汽”这点可怜的知识,我琢磨着得算出这片云到底装了多少水。打开手机天气软件瞄了一眼实时数据:暴雨,相对湿度95%,天儿闷得喘不过气。赶紧翻出以前收藏的气象科普贴,照着里头的公式瞎鼓捣:什么大气密度、云层高度、体积、水汽浓度…趴在桌子上算算去,数字越敲越大,感觉脑门都在冒汗。
- 体积: 光小区上空那片乌云,估摸着边长就得几公里,厚厚实实一大坨,套进公式里算出来体积庞大得要命。
- 密度: 按科普贴说法,一立方米积云能挤进去半克到一克水。外头这积雨云,黑得跟锅底似的,密度怕是得翻几番。
- 水含量: 拿体积乘以密度那刻,计算器显示的数字让我差点把手机扔了。光我头顶上这一小片,水就有……几百吨?!
我盯着那数字懵了好几分钟,反复确认计算器没按错位数。这哪是云,简直是悬在头上的水库!按一桶桶水折算上去,头皮都发麻。
第三步:云没称成,人傻了
本来想拿我妈的厨房秤搞点“行为艺术”,比如弄盆水模拟一下。结果一看刚算出来的数字,得,这秤最大5公斤,撑死了称桶纯净水。看着手里那小小的秤盘,再想想天上悬着的“几百吨水”,瞬间觉得自己的实验特滑稽,心里堵得慌。
还不死心,抓起块巴掌大的海绵,死命摁水里吸饱,沉甸甸地滴着水放到秤上——指针抖了抖,稳稳停在1.8公斤。我拿着这块“人造小乌云”,哭笑不得。天上那朵大的,得是多少亿倍?这秤连它一粒“水分子”都够呛能代表。
大象悬在你头顶
后来查了查科学家们的数据,人家测出来一朵普通积云就得500吨往上跑。500吨兄弟们!换成非洲象能有上百头了!更别说我昨天看的那片巨型积雨云,水量简直是天文数字。
最让我后怕的是,科学家说这片“天上水库”没塌下来压死我们,全靠水汽分子够散、空气够能扛!想想自家老房子那薄薄的屋顶板子,再看窗外雨停了还飘着的乌云,第一次觉得老天爷真是手下留情了。
小时候顶着脸盆在雨里疯跑,觉得云朵又软又轻。现在想想,后背都发凉——那可是成百上千头大象在天上飘着!虽然这实验除了算出一身汗啥实物成果都没搞出来,但光这数字就够我记一辈子。下次再听“乌云压城”,我绝对第一个点头:可不是压嘛死沉死沉的!这世界真是,你越琢磨,越觉得脚下的地都变虚了。 生活处处是惊奇,今天又多了一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