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30岁生日到了,朋友们全在群里发“而立之年快乐”,结果我懵了:这词儿听着挺神,可到底啥意思?总不能稀里糊涂过。就决定查个底朝天。
开头直接翻了孔子那本《论语》,书都发黄了。读到“三十而立”,感觉有点模糊,光说人要站得住、担责任,但站啥、担完全没细讲。我就窝在沙发里嘀咕:这老头儿讲话太笼统,搞得我云里雾里。
接下来跑图书馆啃资料,翻了好几本古书解释。翻开《礼记》《孟子》,全篇文言文,看了半个钟头眼睛都花了,心里骂:这不等于白话文说半截话么?干脆掏出手机搜网友分析。一个帖子写“30岁要成家立业”,另一个扯“有思想才算立”,吵成一锅粥。我越读越泄气,啪地把书合上,骂自己:别瞎折腾了,不如找明白人问问。
拐弯抹角联系了中学老师,他在微信里哈哈笑:“你小子30了还在抓瞎?”拉我进了讨论群。群里几个老教授七嘴八舌,张三说“立是自立独立”,李四驳“不对,是精神觉醒”。我记笔记记到手抽筋,干脆开语音会,连麦问了三个晚上。老王一拍桌子点破:孔子意思是,30岁时人要看清自我,扛起家庭和事业的担子,别像个娃似的飘着。我顿悟了:原来“而立”不是数字游戏,是心态和行动的大转折。
弄懂后,我开始拿自己套:过去总依赖父母,工作摸鱼混日子。这回铁了心:先立目标,跟公司提加薪升职;再立行动,每天回家陪老婆孩子、做饭打扫。熬了俩月,奖金多了,娃也笑了。30岁果然不是光长年纪,得活出个样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