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翻出旧麦克风想在家录歌玩,突然琢磨起这破耳机到底碍不碍事。抽屉里抓出俩耳机:一个99块包邮的耳塞式,另一个前年咬牙花一千五买的监听款。今儿就把这俩货挂脖子上挨个试,看看到底有多大猫腻。
一、开整前的傻乐呵
起初压根没当回事,想着耳机能出声不就行?插上手机全民K歌,抓着普通耳机就开始吼《孤勇者》。开头那段低音还没唱完就愣住了——左耳朵里伴奏轰隆隆响,自己嗓子发出的声音却像蒙在棉被里。唱到副歌猛提音量,结果耳机里突然传出"滋"一声,吓得我差点把话筒扔出去。
当场发现仨离谱状况:- 耳机漏音漏得像菜市场,伴奏和人声互相掐架
- 自己唱跑调了压根听不出来
- 高音稍微使劲就爆麦
二、专业耳机上手惊呆
灰溜溜换上监听耳机那刻,汗毛都竖起来了。耳朵里像突然开了降噪模式,背景伴奏清晰得能数清鼓点。最吓人的是话筒收录的声音——连自己吞口水的咕噜声都听得一清二楚。试着唱了段假音,脑袋里"嗡"地炸了:
原来之前根本在瞎嚎- 以前以为的"磁性低音"是嗓子没打开
- 副歌全靠吼破音才能听见自己
- 每句结尾的喘气声大得像拉风箱
三、真相竟是洗澡原理
瘫在椅子上琢磨明白个理儿:普通耳机就像用花洒洗澡,水流忽大忽小还漏风;监听耳机是酒店顶喷模式,水压稳当且360度包裹。唱《青藏高原》那段高音时感受最深——用百元耳机得扯着嗓子喊才感觉"够着调",专业耳机里正常发声就稳稳立在那个音高上。
翻出三年前KTV录像对比,差点笑抽过去。当时戴着ktv油叽叽的耳机,录像里我青筋暴起飙高音,实际播出来全是杀鸡声。要早用专业耳机练歌,现在去KTV也不至于被朋友捂耳朵。
(正写着楼上邻居来敲门,说刚才听见杀猪叫...得,明天该换隔音窗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