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琢磨银饰加工的事儿,突然较上劲了:市面上真银矿石到底哪儿挖出来的最多?查了两天黑乎乎的文字资料看得脑仁疼,干脆卷起袖子自己搞调研。
先啃硬骨头
我抓了本地矿务局工作的老同学喝酒,这老哥夹着花生米笑我:“现在谁还满山跑?数据早筛过八百遍了!” 第二天他真甩给我个加密包,解压一看好家伙——密密麻麻都是各省矿山产量统计表,年份从2018排到去年。
电脑前扒拉三天
把表格拖进软件里横竖比对:2019年是个分水岭。以前云南个旧一家独大,占全国四成多,我嚼着牛肉干正感慨,发现表格底下冒出条备注:“因环保整顿,个旧矿区2020年起产能压缩62%”。
当时就拍大腿了!前年去云南旅游还跟向导唠这事,那大叔指着光秃秃的山头叹气:“早几年轰隆隆的钻机声半夜震得窗户响,现在连麻雀都不爱来啰。” 难怪新数据排名大变样!
扛着铁锹跑现场
照着表格前五名跑了三个省:
- 江西宜春下矿井时矿工老张抹着汗笑:“我们这儿石头缝里夹银丝,一吨矿能洗出3公斤银!” 他腰带上挂的矿石样本沉甸甸泛青光。
- 内蒙赤峰露天矿坑看得腿软,铲车像甲虫在百米深坑底蠕动。管资料的大姐直接打开库存记录本让我拍:“瞅见没?上月刚运走三十车精矿,每车标着含银量0.8%!”
- 湖南郴州倒吃了闭门羹,新矿区保安挥着橡胶棍赶人:“专家都在用无人机测绘,闲人勿近!” 蹲镇上小旅馆翻当地矿业周报,才发现他们用上了德国进口粉碎机,出矿率比传统法子高两倍。
手机备忘录记满坑
回程高铁上整理照片和录音,四个关键发现:
- 露天矿比井下矿产量高30%左右(赤峰矿场经理亲口说的)
- 含银量0.5%以上的富矿越来越集中在三座山脉交汇处
- 今年雨水多的产区普遍减产(矿道积水耽误工期)
- 真正高产的反倒不是网红打卡矿区
前天把资料摊给省地质院退休的李高工看,老头儿扶老花镜乐了:“你小子跑这些地方,比我们当年测绘队还全乎!” 他拿红笔在我的路线图上圈了五个圈:“现在最肥的矿都在这些褶皱带里藏着,跟地壳运动杠上了似的!”
昨晚翻政府公示的最新采矿权名单,前五名果然和我跑的路线严丝合缝。所以说,找真东西还得腿脚勤快,网上那些“十大银矿”榜单,点开一看全是三年前的老黄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