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家刷小视频,突然刷到个讲敦煌藏经洞的。我这人有个毛病,看到啥好奇的就非得弄明白,当时就琢磨:那么多经书到底是从哪个窟翻出来的?弹幕里吵成一锅粥,有人说17窟,有人喊96窟,还有扯365窟的。得,我这暴脾气上来了,今天非得亲手把这事儿整明白!
第一步:翻书查资料直接懵圈
先从书架上扒拉出本《敦煌石窟艺术》,啪嗒翻开目录就找。好家伙,这书跟砖头似的厚,目录里光是窟号就列了七八页。我盘腿坐地上哗哗翻,眼珠子扫过"第17窟""第96窟"这些字眼时候心跳都加快了。结果咧?17窟那页写着"藏经洞出土经卷",翻到96窟又写"九层楼大佛殿",365窟干脆提都没提经文这茬。三本书摊得满地板都是,脑门直接冒汗——根本对不上号!
第二步:杀到市图书馆挖线索
第二天直接杀到市图书馆地方志专区。管理员大姐听说我找藏经洞,眯着眼往西北角书架一指:"那儿!蓝皮旧书堆里淘。"好家伙,灰尘呛得我直咳嗽。蹲那儿翻了一上午,突然在1983年《敦煌研究辑刊》里瞄到行小字:"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处,今编为第17窟"。刚准备欢呼,隔壁白胡子老馆长突然探头:"小同志别急,你抬头看墙上!"
那墙上挂着张泛黄的敦煌石窟分布图,密密麻麻的窟号看得我眼晕。老馆长拐棍"咚咚"敲着玻璃框:"17窟边上用红铅笔打了个勾看见没?当年我带学生去考察时候标的!"我刚凑近想细看,管理员大姐插嘴:"老爷子您记岔了,那勾是标16窟的!"俩人当场争起来,我夹中间差点被唾沫星子淹死。
第三步:关键证据在相册夹层里
正抓狂,老馆长突然拍大腿:"想起来了!我档案袋里有宝!"从他掉皮的公文包里掏出本塑料皮相册。翻开全是黑白老照片,有张拍的是洞窟门口,墙上刻着"三界寺"仨字快风化没了。老爷子手指戳着照片角落里的小牌牌:"瞪大眼瞧瞧!"我把手机闪光灯开到最亮,照片里那个木牌子虽然糊,但"第拾柒窟"四个毛笔字愣是让我看清楚了!
第四步:破案还得靠犄角旮旯
回家连夜翻电脑存的老纪录片。凌晨两点多看到某学者举着手电照窟顶,光线扫过北壁时——卧槽!土墙缝里卡着半截木签!暂停放大二十倍,木签上头"十六窟耳洞"的刻痕像刀刻在我视网膜上。豁然开朗!赶紧翻笔记:17窟原本就是16窟的小套间!难怪地图上总标16窟,文物标签却写17窟!
现在总算门儿清了:当年王道士扒拉出来的就是16窟里的小隔间,现在统一叫莫高窟第17窟。下次谁再跟我抬杠,我就把这堆翻烂的书、看花眼的照片、熬出来的黑眼圈全甩他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