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琢磨九宫格火锅这事儿
我刚开始搞九宫格火锅,纯属突发奇想。那天在家里涮火锅,锅小、火候不稳,总是半边咕嘟冒泡,另一半凉飕飕的,气得我差点摔筷子。我心说,老祖宗留下的火锅多咋到现在还解决不了这毛病?干脆自己动手改改看。
一步步折腾的实验
我先跑去图书馆翻旧书,找到一些老资料,说九宫格这东西,最初是古人的主意。他们怕锅底烫手、汤水洒出来,愣是把火锅分成九个小格子,按火候分区搞。
弄明白后,我就着手干起来了:
- 第一步 找了个破铁锅,拿锤子敲敲打打,硬生生锤出九个格子的框,边干边想,这设计真够土的。
- 第二步 煮开水测试火候,结果问题来了——中间的格子热得快,角落凉得跟冰窖似的。我换了七八种煤炉子,全都不顶用,气得我直跺脚。
- 第三步 琢磨原因,原来是火源集中在一处。我干脆动手改,加了个分流支架,让火苗均匀点。实验那天,屋里烟熏火燎,老婆回来骂我疯了。
磨出来的结果
折腾小半个月,终于搞出个差不多的原型。格子里汤水分布均匀多了,涮肉分分钟熟透。但问题在哪儿?这种设计太费劲,普通人谁会像我一样瞎整,现在火锅店直接用电磁炉多快好省。
现在想想完全两码事儿
对比看,九宫格最初就为省事、防烫,变了个大花样。店里卖锅具的,把格子做成花花绿绿的,说是文化特色,味道没咋变,营销倒玩得贼溜。我那次实验后,家里锅全废了,老婆一怒之下断了炊事大权。
这不就赶巧了?隔离期间,我在家闲得慌,又动起手来研究。结果锅烧焦了,触发了警报,物业跑上门训了一顿。老婆趁机逼我签保证书:“再搞这些没用的,就滚出去。”我一气之下,跑去街边摊打工,学着煮火锅混日子,谁想混成了半个师傅。
现在回想,当年瞎折腾哪是为了纯粹是手贱加无奈。九宫格变了味,我也从爱倒腾的博主,摇身一变成了打工仔,人生真够滑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