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刷手机的时候,看到腾讯首次披露了行业大模型的进展新闻,心里一痒,立马决定动手来一次对比分析,毕竟我这人闲着就爱瞎折腾。
第一件事,我点开腾讯的公告仔细瞅了瞅。 人家说在一些行业里搞了模型试用,比如金融和医疗,但具体咋实现的,就遮遮掩掩的,没说太细。我琢磨着先别空想,得搜点背景资料出来。
我开始查国外的同类玩意儿。 翻了几个网站,把OpenAI和谷歌的大模型信息全扒拉出来。他们的模型吹得天花乱坠,能用在各行各业,但一看细节,就发现国外这伙人光讲技术多牛,没咋提本地的事儿。比如OpenAI的模型在咱们这儿用起来挺费劲,动不动就因为数据问题被卡住。
然后,我把国内外的东西摆一块儿比较。 先从基本点比:
- 国内模型:像腾讯的这版,更注意保护隐私和合规,但应用范围小,就那几个行业里折腾。
- 国外模型:吹得高大上,啥都能干,但在实际用的时候,数据风险大,容易踩坑。
干完这个分析,我累得够呛,跑去泡杯茶喘口气。
我得出点想法。 腾讯这趟披露挺有意思,说明国内企业在摸索自己的路子,但说实话步子太慢。国外那帮人跑得快,可坑也多。这让我想起去年我自个儿试用OpenAI模型,项目做到一半,突然发现数据用不了,气得我直接删了软件。现在看腾讯的进展,感觉有点像在补课,前途不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