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啥折腾这玩意儿?
前两天在群里划水,看到有人提了一嘴“Knockout2.0汉化版”。脑子里咯噔一下,这古董框架还有人用?还汉化了?我印象里*还是当年搞数据绑定那会儿火过一阵。纯粹是好奇心作祟,外加一丢丢情怀,寻思着搞来看看这汉化版到底啥成色。
二、找资源就费老大劲
你说这汉化版,听着好像遍地都是,真动手去找,抓瞎了!搜出来一堆挂羊头卖狗肉的,要么是N年前的老教程,要么就只是贴了个*官方文档的翻译链接,根本不是所谓的“2.0汉化版”本身。折腾了小半个小时,点开七八个不靠谱的下载站,不是满屏飘广告就是需要关注XX公众号扫码,烦得要命。在一个犄角旮旯的论坛帖子附件里才勉强扒拉到一个下载地址。下载的时候心里直打鼓:这玩意儿别是带毒?下载完第一件事就是扔杀毒软件里滚一圈。
三、安装过程一脸懵
文件解压出来,里面东西倒是挺简单的:一个JS文件(就叫knockout-2.*),一个没啥营养的txt说明。好了,咋用?说明文件写得跟天书似的,就几行字:“替换原版文件即可”。行,我找了个以前鼓捣过的小Demo项目,想着把原来引用的*换成这个汉化版。吭哧吭哧操作完,浏览器一刷新,直接报错!傻眼。控制台大红字告诉我某个函数不存在。心里骂娘:这汉化是只翻了表面几个词儿,里面结构动坏了?又去翻原版2.0的API文档,一行行比对函数名,好家伙,发现是汉化者把某个内部方法改名了,导致依赖出问题。纯纯的坑爹!没办法,只好手动去改那个依赖的旧代码,绕开这个坑。
四、瞅瞅翻译得咋样
磕磕绊绊总算跑起来了。赶紧看看核心卖点——汉化效果。界面上的提示信息、错误信息这些是变成中文了。初一看,好像还行?挺工整。但是!一写代码就露馅儿了!官方文档里叫 observable, computed,这是最基础的概念了?好家伙,汉化版JS里面的API名字还是 observable, computed,一个没动!那这汉化个寂寞?我写代码不还是得敲英文?只是错误提示变成中文了,核心API没动,那翻译了等于没翻译,该查文档还是得查文档。感觉就像买了件山寨T恤,远看是牌子,近看字母都印歪了。而且有些错误信息的中文翻译读着特别生硬,明显是机器翻译的味儿,没经过人好好润色。
五、到底好用不好用?
先说除非特殊情况,完全不推荐。
- 第一难找,过程折腾还伴随安全风险。
- 第二不稳定,一上来就报错,适配性稀烂,能跑起来都算运气
- 第三汉化不全,API还是英文,对于理解核心概念写代码没啥本质帮助,错误提示的翻译也很糙。
你要是真想学Knockout,不如硬啃一手英文文档,顶多找点翻译好的教程配合看。至于这汉化版,图啥?情怀都不值当,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给自己添堵。有这功夫,不如多学学新框架更实在。反正这回体验下来,就是一个字: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