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朋友圈,看到好多人都在唱《少年凯歌》,心血来潮也想试试。结果自己一开口,好家伙,唱得那叫一个稀碎,不是高音上不去卡在嗓子眼儿里憋得脸红脖子粗,就是低音下不来声音虚得像蚊子叫,整首歌被我唱得七零八落,自己听着都尴尬得脚趾抠地。这不行,太丢人了!
开练!先解决最要命的换气问题
肺活量一直不咋地,以前唱歌就经常唱到一半感觉快断气,跟跑完八百米似的。这回特别留意了一下原唱是怎么喘气的。我把歌放着,啥也不干,就光盯着听,数人家在哪儿偷偷摸摸换气。我发现,好多地方压根不是我以为的句尾换气,人家在句子中间某个字后面轻轻“偷”一口气,声音几乎听不出断开,贼自然。
我就跟着模仿。先拿第一句开刀:“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我在“的”后面、还有“梦”前面,试着快速吸一小口。刚开始控制不要么吸太猛像抽风机似的发出“嘶哈”一声巨响,要么吸太慢耽误了下半句的开头,搞得手忙脚乱。我就单练这句,反复折腾了快半小时,嘴里念叨着“的-(偷吸)-梦吗”。后来干脆一手叉腰(据说这样能感受气息?咱也不懂),一手跟着节奏打拍子,脑子里就想一件事:快!准!轻! 慢慢地,才找到那种“丝滑”换气的感觉。
跟咬字较上劲了
气稍微顺了点,新问题又来了——歌词唱着唱着就糊了,特别是稍微唱快一点,感觉嘴里像含了颗核桃,吐字不清不楚,自己都听不清在唱啥词儿。比如“曾梦想仗剑走天涯”这句,“走天涯”仨字连着唱,我嘴里就跟打结了似的。这可不行!
我琢磨了个笨办法,就是把歌词放大打印出来,铺在眼前。对着歌词唱,遇到容易糊掉的地方,比如“天涯”、“牵挂”、“复杂”这种带韵脚的字,还有“年少”、“心跳”这种双拼词,我就像幼儿园小朋友认字一样,一个一个指着读,大声、夸张地读,特别强调每个字的开头和结尾。读熟了,再套进旋律里唱,感觉唱“天”字时嘴唇要用力张开,“涯”字要清楚归音到“”。这么一顿操作,虽然看着傻乎乎的,但咬字确实清楚多了,不再是一锅粥了。
一步:给自己加点“戏”
能完整唱下来,咬字也清楚了,但总觉得干巴巴的,就是没有原唱那种打动人的劲儿。差在哪儿?我仔细品了品,原唱里那种怀念、感慨,我唱出来就跟念课文一样平。
我想想自己十几岁时候啥样,那些无忧无虑、傻了唧但又觉得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日子。我就尽量在唱的时候把脑子里想到的画面、那种年轻时的傻气劲儿带进去。比如唱到“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就真想着自己当年干过的那些不着调的事儿,表情也跟着放松点,唱“轻狂”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点;唱“如今你四海为家”时,声音稍微往下沉一点,带点漂泊在外混社会的沧桑感,虽然我这把年纪也没啥漂泊经验,全靠想象!反正就是别光顾着唱准调门,得让自己“入戏”。
- 学会“偷气”:关键句子中间卡着缝隙快速换气,别憋着唱;
- 字正腔圆:容易糊的词单独挑出来读,重点咬准字头和韵脚;
- 代入感情:回忆或者想象歌词描绘的画面和心情,唱的时候自然地流露出来。
坚持按这三步练了小一周(每天也就半小时左右,社畜时间紧),虽然咱这水平离专业还差十万八千里,但至少现在能完整流畅地唱完一首了!昨天在家里关着门嚎给对象听,居然没被他吐槽“谋杀亲夫”,甚至还假惺惺地说了句“这回能听出来是啥歌了”,嘿这绝对算重大进步!你们也试试,包管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