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拒到接受:我的压力管理实践记录
你懂的,岁数上来了,但心还不老,总喜欢折腾点新东西。不过我这回搞这个“学生压力管理”的应用实践,一开始是有点不情不愿的。为我一个早就毕业了,天天忙着公司项目和家庭琐事的人,去管什么学生的学习压力?听着就觉得有点隔行如隔山,这不是瞎掺和吗?
这事儿得从我侄子那儿说起。他去年刚上高三,那段时间,简直是变了一个人。以前那股子活力劲儿全没了,每天晚上十二点我路过他房间,都能看到台灯亮着。不是在做题,就是抱着头对着书本发呆。我跟他聊了几次,他总是说:“叔,我感觉喘不过气。”我一看,这孩子不是学习能力不够,而是完全被那种铺天盖地的焦虑感给压垮了。
小编温馨提醒: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绅士游戏/3A单机游戏大全,点我立即前往》》》绅士游戏下载专区
我琢磨着得想个办法。单纯的说教和放松一点用都没有。现在的小孩,手机是他们最大的伴侣。能不能找个工具,把他们眼中抽象的“压力”给具象化、管理起来?我在网上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搜索,翻看了各种教育论坛和心理健康板块。结果就搜到了这个有点土气的名字:《幸福学生下载安卓》。
我当时是有点不屑的,觉得肯定是那种华而不实的鸡汤应用。但是为了我侄子,我决定自己先亲自上手试试。我拿出了我的旧安卓机,把它下载下来安装好。我想,既然这个应用是管理“学习压力”的,我得找个等量的压力源来测试它。我当时手头正好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兼职项目,涉及到好几个跨部门的沟通和时间截点,难度和复杂度完全不输于高考前的紧张状态。
我把这个应用打开了,它立马引导我完成了初始设置。最让我感到奇怪和不适应的是,它不光让用户输入任务列表,它强制要求用户每天早上和晚上输入两个值:一个是学习(或工作)效率评分,另一个是情绪健康评分(1到10分)。我这个人,向来是唯效率论者,这种停下来“感受自己”的操作让我觉得浪费时间。
- 第一步:硬着头皮输入任务。我把我的项目分解成了几十个小任务,从“编写初稿”到“联系A部门确认细节”,全部输入并设置了死线。
- 第二步:面对“爱与生活”板块。这是我最抗拒的部分。它强制我规划与工作学习无关的时间块。比如“强制休息三十分钟”或者“与家人进行十分钟不谈工作的交流”。我一开始想作弊,随便设置了个看电影的时间。
- 第三步:被系统“打脸”。当我第一天效率很高,但情绪评分给低分时,应用会弹出一个提示,说我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情绪健康度不匹配,建议我查看是否是休息时间不足。我被迫反思,是不是因为我敷衍了那个“爱与生活”的板块?
- 第四步:落实“具象化休息”。我把每天晚餐后的半小时,严格固定下来,专门用来做些完全不费脑子的事情,比如给我的小花园浇水。然后,我把这个行为也输入成了“任务”,并设置了提醒。
我坚持使用了三周。我清晰地记录下了每一天的情绪波动曲线和任务完成情况。以前我总觉得,只要任务没完成,我就不能休息,压力就像一团乱麻。但通过这个应用,我被迫把休息和爱自己这件事,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
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我的项目压力一点没减少,工作量也没轻。但是我的焦虑感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我终于搞明白了一件事:压力不是源于事情多,而是源于你觉得对事情失去了控制。一旦你把休息和情绪管理也纳入了控制范围,压力也就自然而然地下降了。
后来我把我的实践经验一股脑地告诉了我侄子。我帮他下载了应用,教他把每一次和同学的篮球赛,和父母的聊天,都当成必须完成的“生活任务”输入进去。不到一个月,他妈告诉我,孩子晚上能睡踏实了,虽然学习还是紧张,但眼神里重新有了光。这个“幸福学生”的安卓应用,名字虽然有点直白,但它实实在在地把我的效率思维拉回了正轨,让我懂得: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去高效地解决所有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