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商女不知亡国恨,指的是哪个朝代的?

今天刷到一个有意思的标题“商女不知亡国恨是哪个朝代的典故”,作为一个文科生,看到这个还真有点好奇,想搞明白这句诗到底说的是哪个朝代的事儿。

我一开始估摸着,这“商女”指的应该是歌女,那“亡国恨”肯定跟朝代更迭有关。我想到的会不会是南唐后主李煜那个年代?毕竟他也是个文艺皇帝,国破家亡。

为验证我的猜想,我赶紧去翻翻资料。还真有点门道!原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重点来!“后庭花”指的是陈后主陈叔宝作的《玉树后庭花》,这可是一首靡靡之音!陈后主就是因为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才亡国的。

杜牧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说歌女不懂得亡国的悲哀,还在唱着艳曲,实际上是在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吸取前朝教训,只顾着享乐,国家迟早要完!

这么一分析,我就明白,这句诗虽然没有直接点名是哪个朝代,但实际上是通过“后庭花”这个典故,指向陈朝的灭亡。而杜牧写这首诗,是在借古讽今,警醒当时的唐朝统治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通过“后庭花”这个典故,联系到陈朝的灭亡,但诗人杜牧的本意,是借古讽今,批评晚唐统治者的腐败,希望他们能吸取历史教训。

古人的诗词真是博大精深,一句短短的诗,背后竟然有这么多故事和深意。这回小小的实践,也让我对这句诗有更深的理解,以后可不能随便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