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总觉得不够完美?你需要一些东西来填补空缺和遗憾!

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搞的一个小玩意儿,标题就叫《还需要一些东西》。这名字听着是不是有点玄乎?就是我做完一个东西,感觉还差点意思,需要继续完善。

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不是心血来潮想搞一个自动化脚本嘛用来处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解放自己的双手。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几个常用的命令串起来,然后加个定时执行。说干就干,我噼里啪一顿操作,用Python写了一个脚本,核心功能就是读取某个文件夹下的文件,然后根据文件名进行分类,把它们移动到不同的文件夹里。

脚本写完,我兴致冲冲地跑了一下,还真能用!文件乖乖地被分到不同的文件夹里,心里那个美滋滋,感觉自己简直是个天才。但是,好景不长,用了两天,问题就来了。

是容错性太差。如果文件夹里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命名规则的文件,脚本直接就崩溃了。我得手动去处理那些“捣蛋”文件,然后再重新运行脚本。这效率,还不如我手动分类!

然后是日志记录。脚本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我都没法知道。只能等文件分类出错的时候才能发现。这让我很被动,得想个办法把脚本的运行情况记录下来,方便排查问题。

还有就是配置问题。一开始我是把所有配置都写死在脚本里的,比如文件夹路径、文件命名规则等等。这样一来,每次修改配置都得改代码,太麻烦了。得想办法把这些配置放到一个单独的文件里,方便修改。

发现了这些问题,我就开始着手解决。是容错性,我加了一些异常处理,让脚本在遇到错误的时候不会直接崩溃,而是记录下错误信息,然后继续执行。这样一来,即使有“捣蛋”文件,脚本也能继续运行,不会影响其他文件的分类。

然后是日志记录,我用Python的logging模块,把脚本的运行情况记录到一个日志文件里。这样一来,每次运行完脚本,我都可以查看日志文件,了解脚本的运行情况,方便排查问题。

是配置问题,我把所有的配置都放到一个JSON文件里。脚本启动的时候,会读取这个JSON文件,然后根据里面的配置来执行。这样一来,每次修改配置,只需要修改JSON文件就可以了,不用改代码,方便多了。

经过一番折腾,脚本总算是完善了一些,容错性提高了,日志记录也有了,配置也方便了。但是,我总感觉还差点东西。

仔细想了一下,我发现脚本的扩展性还不够如果以后需要处理其他类型的文件,或者需要根据其他规则进行分类,我就得修改脚本的核心代码。这显然是不行的,得想办法让脚本更加灵活,方便扩展。

于是我又开始研究一些设计模式,比如策略模式、观察者模式等等。我想把脚本的核心逻辑和具体的分类规则解耦,让脚本可以根据不同的规则进行分类,而不需要修改核心代码。

这部分还在研究中,所以才说“还需要一些东西”。虽然目前的脚本已经能用,但是离我的理想状态还差得很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回的实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写代码不仅仅是实现功能,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代码的健壮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代码,才能真正解放自己的双手。这回分享就到这里,下次再跟大家分享我的“革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