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退税需要哪些条件?(看看你是不是符合资格)

又到了一年一度琢磨个人所得税这事儿的时候了。咱也不是啥专业的会计,就是每年自己捣鼓捣鼓,时间长了,也算是有点小心得。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这退税是怎么一步步操作下来的,纯粹是个人经验分享,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多担待。

准备工作与登录

每年差不多时候,我就惦记着这事儿了。我得确保我的手机上装了那个官方的APP,就是“个人所得税”那个。要是头一年用,得先注册,绑定好个人信息、银行卡啥的,这个过程跟着提示走就行,不复杂。我这都是老用户了,直接输入账号密码,或者有时候它能记住我,直接刷脸就进去了。

开始年度汇算

登录进去之后,首页一般都会有很明显的“年度汇算”入口,或者叫“综合所得年度汇算”之类的,点它就对了。有时候APP会弹窗提示,那就更方便了。

点进去之后,系统会让你选汇算的年份,一般默认就是上一个纳税年度。然后会有个简易申报和标准申报的选项。我一般都选标准申报,感觉信息更全一些,心里踏实。

APP会把你上一年的收入信息给你列出来,什么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啥的,都给你汇总到一块儿了。这时候我就得仔细核对一下,看看跟我自己记录的或者单位告知的是不是一致。大部分情况下,单位都给申报了,数据都是现成的。

核对与补充扣除信息

这是特别关键的一步!收入信息确认没问题之后,就到了专项附加扣除这块了。这里面名堂可不少,比如:

  • 子女教育:家里有娃上学的,这个能扣。
  • 继续教育:我自己或者配偶参加学历教育或者职业资格培训啥的,也能报。
  • 大病医疗:这个是指自付超过一定额度的部分,平时注意收集好票据。
  • 住房贷款利息:首套房的贷款利息,这个额度还挺可观。
  • 住房租金:要是没买房,租房子住的,这个也能填。
  • 赡养老人:家里有60岁以上的老人需要赡养的。

我每年都会把这些项目挨个过一遍。比如我一直填着房租抵扣,就检查一下信息有没有变化。有时候可能去年忘了填某一项,或者年中发生了些变化,比如开始赡养老人了,都可以在这一步补填或者修改。单位平时给你预扣预缴的时候,可能没把这些扣除项给你算足,或者你自己就没跟单位报全,那年度汇算的时候自己补上,税款自然就可能发生变化,多半是能退一些的。

我记得有一年,帮我一个表弟弄这个。他刚毕业工作没多久,平时大大咧咧的,根本没管过什么专项附加扣除。我就一步步教他填,把租房的、赡养老人的信息都给加上了。结果你猜怎么着?算下来能退一千多块!把他给乐得呀,说这钱跟白捡的一样。所以说,这步一定不能马虎。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朋友可能年中才就业,或者中途离职、换工作,导致全年累计收入不高,可能都没到6万块钱的起征点,但之前每个月发工资时,单位还是按照规定给预扣预缴了个税。这种情况下,年度汇算时一平均,妥妥地就能退税。

计算税款与申请退税

把所有信息都确认无误,特别是那些专项附加扣除都填好了之后,系统就会自动帮你计算出应纳税额,再跟你已经预缴的税款一比较,是补还是退,一目了然。

如果显示的是应退税额,而且数字大于0,那恭喜你,可以拿到一笔“意外之财”了!这时候,我就仔细检查一下收款的银行卡信息是不是我常用的那张,确认无误后,就点那个“申请退税”的按钮。

之后会有一个确认提交的提示,再次确认后,这事儿就算办妥了。系统会显示“税务审核中”之类的状态。

等待与到账

提交完了,剩下的就是等待了。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情况下,如果信息真实准确,没什么复杂情况,退税速度还是挺快的。快的时候三五天,慢的时候可能一两周,钱就会“叮”一声打到你之前确认的银行卡里了。APP里也能查到退税的进度,从审核到国库处理,到退库成功,都会有记录。

第一次收到退税的时候还挺惊喜的,后来每年都操作,也就习惯了。感觉就像是国家给咱们这些按时纳税公民的一个小红包,虽然本来就是自己多交的钱,但能拿回来总是开心的嘛

基本上我每年就是这么一套流程走下来。关键就是信息要填准,特别是那些能让你少交税的扣除项,千万别忘了。希望我这点经验能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