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起来,就看到个消息,说菲尼克斯被逮了。当时我就纳闷了,哪个菲尼克斯?
我第一反应,是不是那个演《小丑》的华金·菲尼克斯?那哥们儿不是挺特立独行的嘛搞点啥激进环保活动被抓也说不定。毕竟之前就有新闻说他参加气候变化集会被捕过。
然后我就琢磨,不对,这消息源头瞅着不太像是娱乐新闻或者社会新闻的路子。再说了,最近也没听说华金那哥们有啥大动静。我就开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还有哪个“菲尼克斯”比较出名,而且容易“被逮捕”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就开始动手查了查。先是大致浏览了一下新闻的概要,没提演员的事儿。这就让我更倾向于不是华金了。然后我重点看了看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相关人物。这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有点绕。
结果你猜怎么着?此菲尼克斯非彼菲尼克斯!
原来是篮球圈的事儿。说的是底特律活塞队的那个叫以赛亚·斯图尔特的球员,在菲尼克斯——对,就是那个城市,也是菲尼克斯太阳队的主场所在地——跟太阳队的德鲁·尤班克斯干起来了。据说是在赛前球员通道里就动了手,发生了肢体冲突。
然后,关键来了,因为事发地在菲尼克斯市,所以是菲尼克斯当地的警察介入处理的。斯图尔特因为这个打人事件,被菲尼克斯警方给临时拘捕了,还给他发了一张传票。简单概括就是“(活塞队的斯图尔特)在菲尼克斯(市)因为打了(太阳队的)菲尼克斯(太阳队球员)而被(菲尼克斯市的)警察逮捕了”。
你看,这一下子就套了三层“菲尼克斯”在里头:
- 菲尼克斯市(地名)
- 菲尼克斯太阳队(球队名,被打球员所属队伍)
- 然后新闻标题为了吸引眼球,可能就直接简化成了“菲尼克斯被逮捕”,让人第一反应以为是某个名人叫菲尼克斯的被抓了。
这事儿,也算是我日常信息筛选和辨别的一个小实践了。我的经验就是,看到这种有点含糊不清或者指向性不明的标题,尤其是涉及到人名、地名可能重合的时候,得多留个心眼。
我的实践小结:
第一步:看到模糊信息,先在脑子里打个问号,别急着下定论或者传播。
第二步:分析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是官方媒体还是小道消息,是专业领域报道还是一般性新闻。
第三步:主动去查找更详细的报道或者相关背景信息。特别是注意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些要素都搞清楚了,基本就能判断信息的真伪和准确性了。
第四步:对于容易混淆的词语,比如这回的“菲尼克斯”,要特别注意它在具体语境下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人名、地名、还是组织名。
通过这么一套流程下来,基本上就能把这种看似吓人或者容易引起误会的新闻给弄明白了。今天这个“菲尼克斯被逮捕”的乌龙,也算是给我又上了一课,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还得继续保持这种刨根问底的劲头。实践出真知嘛以后再遇到这种多重含义的词语,我肯定会更加警惕,争取第一时间就弄明白到底是哪个“菲尼克斯”出事儿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