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正式开售价格多少?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哥们儿姐们儿们,今儿个我得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搞的一件新鲜事儿——我总算是吃上那传说中的“人造肉”了!

起因:好奇心作祟

话说回来,这人造肉的概念,我估摸着大伙儿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新闻里、网上铺天盖地的。之前老听说国外那价格,嚯,贵得离谱,简直是“天价肉”,咱普通老百姓也就听个乐呵,想都没想过去尝尝。

前几天,我正刷着手机,突然就弹出来个消息,说啥国内电商平台已经正式开卖人造肉了。我这好奇心“噌”地一下就上来了!价格嘛说是猪肉口味的,一份230克,卖28块钱。我心里盘算了一下,230克差不多就是小半斤,28块,折合下来一斤也得五十多块了。跟咱平时买的猪肉比,那确实是贵了不少,现在猪肉便宜的时候也就十几二十块一斤。

但是!重点来了,新闻里还对比了国外的价格,说是啥1550块钱一公斤,咱这个价格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大概就十五分之一。这么一想,好像又没那么贵了,至少是咱踮踮脚能够得着的价格了。

下单:动手要趁早

就好尝试个新鲜玩意儿。既然国内开卖了,价格也还能接受,那必须得整点儿来尝尝!我麻溜地打开了常用的那个电商APP,搜了一下“人造肉”。果然,跳出来好几款,有猪肉风味的,还有鸡肉风味的。我看商品介绍里写着,这款叫啥OMN!PORK的植物猪肉,脂肪比传统猪肉低了老鼻子了,百分之八十几,热量也少了三分之二,反倒是钙、铁、纤维这些玩意儿还高了不少。听着挺健康的,适合我这种想吃肉又怕三高的人。

我没多犹豫,直接选了那个230克猪肉风味的,28块钱,下单!

开箱与烹饪:实践出真知

等了两天,快递小哥就把这“未来肉”给我送上门了。

包装看着还行,挺正规的。拆开来,里面是一包看着跟普通肉馅差不多的东西,颜色稍微浅一点点。闻了闻,没啥特殊的怪味,就是一种淡淡的豆制品混合香料的感觉,不难闻。

晚饭的时候,我就琢磨着怎么把它给做了。第一次尝试,咱也别搞太复杂的。我就寻思着,简单整个青椒炒肉末,家常菜,最能体现食材本来的味道。

我先把这人造肉从包装里取出来,用手感觉了一下,质地还挺紧实的,不像我想象中那种松散的样子。切了点青椒,备了点葱姜蒜。

锅烧热,倒油,跟平时炒肉末的步骤一样。先把葱姜蒜爆香,然后把那“人造肉”末给倒进锅里。一开始我还挺小心的,怕它一炒就散成渣了。结果,还真别说,它在锅里翻炒的时候,还挺成型的,慢慢地也变了颜色,有点像真肉末炒熟之后的样子,也出了一点点“油”(虽然介绍说脂肪很低)。

炒得差不多了,我把青椒丁加进去,撒上盐、来点生抽调调味。整个过程跟炒真肉末没啥两样,厨房里也飘着香味儿,挺正常的。

品尝与感受:到底啥味儿?

菜一出锅,我立马就夹了一筷子尝尝。

口感嘛咋说,有点意思。 它不像真猪肉那么有嚼劲,或者说那种肉纤维的撕裂感没那么明显,但也不是那种豆腐渣或者面筋的口感,还是有一定“肉”的质感的,比较嫩,有点像特别细的肉糜做出来的丸子那种感觉,但更紧实一些。

味道上,因为我加了调料,所以主要还是家常菜的咸香味。 细细品尝的话,能感觉到它本身带有一些植物蛋白的底味,但处理得还不错,没有很重的豆腥味或者其他怪味。如果混在菜里,不特意告诉我这是人造肉,我可能第一口还真不一定能立马分辨出来,得多吃几口才能感觉到跟真肉的区别。

家里人也尝了尝,我媳妇说:“还行,不难吃,挺健康的。” 我儿子比较挑剔,他说:“有点不一样,但也能接受。”

尝鲜可以,替代尚早

这回人造肉的初体验,我觉得还算成功。

  • 价格:虽然比普通猪肉贵,但考虑到研发成本和跟国外的对比,这个价格尝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 口感和味道:跟真肉肯定有区别,别指望它能100%复制真肉的体验,但在目前的水平下,我觉得已经做得不错了,至少不难吃,也能提供一定的“吃肉感”。
  • 健康:低脂低热量高纤维,这个宣传点对于关注健康的人来说,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要说完全替代传统猪肉,我觉得目前来看还有段路要走,毕竟口感和绝对价格上还是有差异。但作为一种新的食物选择,偶尔换换口味,或者给那些有特殊饮食需求(比如素食但想念肉的口感,或者严格控制脂肪摄入)的朋友,我觉得是个不错的尝试。

下次有机会,我准备再试试那个鸡肉风味的,看看跟这个猪肉风味的又有啥不一样。这玩意儿,不亲自试试,光听别人说,终究是隔靴搔痒!今天的实践记录就到这儿,希望能给同样好奇的朋友们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