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瞎折腾的一款老游戏——《轴心国与同盟军》。这几天闲着也是闲着,翻箱倒柜找出了我那压箱底的老伙计——这款即时战略游戏。别说,虽然画面现在瞅着有点糙,但玩起来还是那个味儿。
一、开整前的准备
我得把这老古董给拾掇出来。光盘都不知道还能不能读出来,好在电脑光驱还给力,顺利安装上了。安装过程倒也简单,就是下一步下一步的事儿。装好之后,我先没急着开打,而是去网上大概搜了搜,回忆一下当年咋玩的,看看有没有啥新鲜的攻略或者心得,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脑子里的东西都快还给老师了。
我瞅见不少资料,提到了什么“德国闪击波兰”、“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还有“阿拉曼战役”这些经典的二战桥段。这些历史事件,在这游戏里头,或多或少都有体现,或者说,给了我不少战术上的启发。
二、上手开干,选哪边是个问题
打开游戏,熟悉的界面,音乐一响,得,感觉全回来了。最开始让我纠结的,就是选轴心国还是同盟军。这可不是小事儿,直接关系到我接下来的打法和心情。
- 一开始我琢磨着选轴心国,特别是德国。为啥?就想体验一把那“闪击战”的快感。历史书上不都说德国佬开局猛如虎嘛集中装甲部队,咔咔就是一顿突突,迅速拿下波兰,然后席卷欧洲。我想着游戏里这么干,肯定也特带劲。
- 后来又转念一想,要不试试日本?毕竟“偷袭珍珠港”这事儿太出名了,在游戏里复刻一把,把美国佬的舰队炸个稀巴烂,想想都刺激。而且日本海军前期也挺牛的。
- 同盟国这边也有意思。比如扮演美国,后期家底厚,爆兵那叫一个爽。或者选英国,在北非跟“沙漠之狐”隆美尔斗智斗勇,想想蒙哥马利怎么打赢阿拉曼的,也挺有挑战性。
我还是决定先从德国入手,毕竟喜欢那种主动进攻的感觉。
三、我的实践过程,磕磕绊绊
选了德国,开局阶段,我确实是照着闪击波兰的路子来的。集中了手头所有的坦克和摩托化步兵,一股脑儿地往波兰境内推。初期效果还真不错,电脑AI的波兰军队抵抗了一阵子就被我冲垮了,很快就占领了华沙。这第一步算是成功了,心里美滋滋的。
我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对付西边的法国和英国。马奇诺防线在游戏里也是个硬骨头,直接硬啃肯定不行。我尝试着绕过它,从比利时那边突破,这招果然好使。打下法国后,我就开始头大了,隔着个英吉利海峡,英国佬的海空军可不是吃素的。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历史上的“海狮计划”没成功,游戏里我也得小心。我开始疯狂造潜艇和飞机,想着先取得制空权和制海权,再考虑登陆英国本土。这个过程就比较漫长了,跟英国空军来回拉锯,海军也损失不小。
东线的苏联也是个大麻烦。我一开始没太管他,结果他发展起来后,那钢铁洪流推过来,真顶不住。我不得不分兵去东线,结果两线作战,兵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玩日本的时候,我也试了偷袭珍珠港。开局就把大部分海军集结起来,直奔夏威夷。你别说,趁着美军没反应过来,确实能取得不小的战果,击沉了不少战列舰和航母。但是,美国佬的战争潜力太大了,一旦他反应过来开始爆兵,日本后期就很难受了,资源跟不上,海军也拼不过
我还特意去北非战场体验了一下。选了德国的非洲军团,想学学隆美尔怎么以少胜多。我注重坦克的运用和机动性,确实打了几场漂亮的穿插迂回。但就像历史一样,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打到后面,没油没弹药,坦克再厉害也白搭。然后英国的蒙哥马利一反击,我就节节败退,真实还原了阿拉曼战役的后半段。
四、的小总结
玩了几圈下来,我发现这游戏还真不是瞎打就能赢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同时期战略重点也不一样。比如德国前期猛,但后期乏力,尤其怕两线作战。日本海军强,但资源匮乏,怕持久战。美国前期弱,但后期工业能力一旦开动起来,简直是BUG一样的存在。
想要玩就得对整个战场局势有个大概的判断,什么时候该进攻,什么时候该防守,什么时候该集中兵力,什么时候又得分兵。还得注意科技研发,经济建设也不能落下。每一场战役,不管是历史上的还是游戏里的,背后都有很多门道。
这回重温《轴心国与同盟军》,虽然没打出啥惊天动地的战绩,但重温了那些经典的二战历史片段,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个乐子。这老游戏,还是有它的魅力在!下次有空,我再试试扮演同盟国,看看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