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得空,就来捣鼓捣鼓这个谷歌地球7.0版本。咱也不是啥技术大神,就是平时喜欢瞎琢磨,记录点自己用过的东西,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开始动手前的准备
我记得当时是想找个老版本的谷歌地球,因为听说新版的有时候网络限制多,或者功能太复杂,我电脑配置也一般,就想找个轻便点的。寻思着7.0这个版本应该还行,网上搜罗了一下,费了点劲儿总算是把安装包给下载下来了。这里得提醒一下,找安装包的时候得留个心眼,别下到啥捆绑软件。
安装过程倒也简单
下载完了之后,我就直接双击那个安装文件。弹出来的界面么,跟咱平时装其他软件差不多,一路“下一步”点下去,选择一下安装路径,我一般不装C盘,怕占地方。安装过程挺快的,没几分钟进度条就跑完了,桌面上也就多了个谷歌地球的图标。
初次打开与设置
装好之后,我迫不及待就双击打开了。启动画面一闪而过,然后就是一个蔚蓝色的地球出现在眼前。刚开始打开的时候,感觉地图加载有点慢,甚至有些地方模模糊糊的。 我心想这估计是网络的问题,毕竟这玩意儿需要联网加载地图数据。
我就琢磨着怎么让它顺畅点。试了试家里的网络,有时候直接连不太行。后来我调整了一下网络环境,具体咋弄的这里就不细说了,反正就是让它能顺畅访问到数据。这么一折腾,地图唰的一下就清晰了,那种感觉,真不赖!
然后就是界面语言。我记得默认好像是英文的,我这英文水平也就那样,看着费劲。我就在菜单栏里找,一般这种设置都在“Tools”(工具)或者“Options”(选项)里面。点开“Tools”,果然找到了“Options”。弹出的窗口里有好几个标签页,我找到了“General”(常规)那一项,里面就有语言选择。下拉列表里找到了“中文(简体)”,选上,确定,重启了一下软件,界面就变成中文的了,看着亲切多了。
基本操作体验
这谷歌地球7.0用起来还是挺直观的:
缩放:鼠标滚轮往前滚是放大,往后滚是缩小,这个操作跟看地图差不多,很顺手。你可以一直放大,看到街道、建筑,甚至是一些车辆的轮廓。
平移: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就能移动地球视角,想看哪儿就拖到哪儿。
旋转和倾斜: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我记得是按住鼠标中键(滚轮),然后上下拖动鼠标可以倾斜视角,左右拖动可以旋转视角。一下子就从2D地图变成了3D的立体感觉,跟开飞机似的在城市上空盘旋。 这个功能我特别喜欢,可以看到山脉的起伏,城市的高楼大厦,特别有沉浸感。
我还试了试搜索功能,在左上角的搜索框里输入我想去的地方,比如“故宫”,敲回车,地球就“嗖”的一下飞过去了,直接定位到那个地点。这点确实方便。
一些小发现和感受
用着用着,我还发现左边栏有一些图层可以勾选,比如“边界和地名”、“道路”、“海洋”之类的。把这些勾上,地图信息就更丰富了。 我还试过那个“历史图像”功能,有些地方可以看到不同年份的卫星图变化,挺有意思的,能看到一个地方的发展变迁。
虽然是7.0版本,数据可能没最新的那么全那么细,但对我来说,日常看看世界各地,或者规划个大概的出行路线,完全够用了。关键是它运行起来不卡,这点我挺满意。 新版本可能功能更多,但有时候也意味着更吃资源,或者有些功能我根本用不上。
这回折腾谷歌地球7.0的实践过程还是挺顺利的。从找到安装包,到安装成功,再到调整网络和语言设置,到熟练操作各种视角变换,整个过程下来,又多掌握了一个实用的小工具。这种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然后享受成果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希望我这点简单的记录,能给同样想试试老版本的朋友一点点参考。